【生理学】
1.关于反馈调节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是反馈信号能减低受控部分的活动
B.负反馈的主要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C.正反馈的主要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D.正反馈的主要意义使某些生理过程一旦开始迅速加强直到完成
E.血液凝固属于正反馈调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负反馈是反馈信号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2.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A.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B.释放抑制性递质
C.产生超极化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递质耗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叫作突触前抑制。机制是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减少,表现为抑制。特点是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3.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
A.毛细血管血压
B.有效滤过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淋巴回流
E.组织液静水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其中,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的力量,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则是将液体从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即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抗凝血酶Ⅲ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B.封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
C.除去血浆中的Ca2+,实现体外抗凝
D.抑制Ⅹ因子激活
E.增强其他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抗凝血酶Ⅲ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它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一种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其能与凝血酶FⅪA、FⅩ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5.促使缩胆囊素释放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蛋白分解产物
B.脂肪
C.脂酸钠
D.糖类
E.HCl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引起CCK分泌的因子由强至弱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HCl、脂肪,糖类没有作用。
6.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射血分数是评价心功能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当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射血分数增大。心衰时,射血分数下降。
7.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疾病怎么区分
阻塞性通气障碍,指主要由气管口径变化、阻力增高而引起的通气障碍,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限制性通气障碍为肺容量减少,或肺、胸廓顺应性下降,呼吸肌病变等致呼吸运动受限而引起的,如:肺纤维化、胸廓畸形等。混合性通气障碍表现为以上两种通气障碍,如肺气肿等。因呼吸功的消耗方式不同,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者多采用慢而深的呼吸,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者多采用浅而快的呼吸。在应用呼吸机时,要根据这两种通气障碍,采用不同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通过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测定,可大致区分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FEV1反应呼吸肌力大小及气管阻力(特别是大气管阻力)的大小,故VC正常、FEV1减少,通气障碍为阻塞性;反之FEV1正常、VC减少则为限制性;VC和FEV1均减少则为混合性。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