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3 页:参考答案 |
36.脑内氨增高时活性不受影响的酶为:
A.α-酮戊二酸脱氢酶
B.丙酮酸脱羧酶
C.天冬氨酸转氨酶
D.β-羟化酶
E.苹果酸脱氢酶
37.氨中毒对线粒体的影响不包括:
A.能量代谢障碍
B.氧自由基生成
C.跨膜电位放大
D.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
E.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降低
38.氨中毒学说与其它学说联系错误的是:
A.血氨增高可导致血浆氨基酸失衡
B.高氨可诱导突触间隙GABA水平增高
C.高血氨诱导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增多,参与假神经递质形成
D.高血氨下调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E.高血氨增强GABA-A受体与其配体结合能力
39.肝性脑病时GABA能神经元抑制活动增强的机制不包括:
A.GABA与其受体结合能力增强
B.苯二氮卓类物质与其受体结合能力增强
C.星形胶质细胞GABA摄入不足
D.氨对GABA代谢无影响
E.星形胶质细胞GABA释放增多
40.肝性脑病时中枢抑制机制为:
A.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上调
B.四氢孕烯醇酮水平不变
C.四氢脱氧皮质酮水平降低
D.苯二氮卓类物质增高
E.孕烯醇酮水平降低
41.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
A.苯乙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谷氨酰胺
C.酪胺和多巴胺
D.苯乙胺和多巴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42.苯乙醇胺的前体是:
A.色氨酸 B.苯丙氨酸
C.酪氨酸 D.缬氨酸
E.亮氨酸
43.羟苯乙醇胺的前体是:
A.色氨酸 B.苯丙氨酸
C.酪氨酸 D.缬氨酸
E.亮氨酸
44.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阻碍三羧酸循环
C.抑制糖酵解
D.降低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45.羟苯乙醇胺的生成过程是:
A.酪氨酸经过羧化
B.酪氨酸经过脱羧
C.酪氨酸先经羧化,再经过羟化
D.酪氨酸先经脱羧,再经过羟化
E.苯丙氨酸先经脱羧,再经过羟化
46.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
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
47.哪一种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谷氨酸
E.γ-氨基丁酸
48.使正常递质生成增多、加强正常递质竞争作用的药物是:
A.谷氨酸 B.精氨酸
C.谷氨酸钠 D.乳果糖
E.左旋多巴
49.肝性脑病时脑组织乙酰胆碱的变化规律是:
A.由于肝脏合成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因分解减少而增加
B.血氨升高抑制乙酰胆碱合成而使其减少
C.分解减少与合成减少共同作用,其含量正常
D.血氨使乙酰胆碱分解加速,其含量减少
E.乙酰了辅酶A累积致乙酰胆碱增加
50.肝性脑病患者血浆中BCAA/AAA比值为:
A.0.6-1.2 B.1.2-1.8
C.1.8-2.4 D.2.4-3.0
E.3.0-3.6
51.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
A.BCAA含量降低,AAA含量降低
B.BCAA含量降低,AAA含量增加
C.BCAA含量增加,AAA含量增加
D.BCAA含量增加,AAA含量正常
E.BCAA含量正常,AAA含量降低
52.血浆支链氨基酸包括:
A.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B.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C.亮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
D.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E.苯丙氨酸、酪氨酸和亮氨酸
53.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包括:
A.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B.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
C.亮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
D.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E.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
54.肝性脑病患者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
A.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
C.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
D.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E.骨骼肌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分解增强
55.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主要是由于:
A.肝脏对胰高血糖素灭活作用减弱
B.肝脏对糖皮质激素灭活作用减弱
C.肝脏对胰岛素灭活作用减弱
D.肝脏对肾上腺素灭活作用减弱
E.肝脏对甲状旁腺激素灭活作用减弱
56.严重肝功能损害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加的机制:
A.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速
B.芳香族氨基酸异生增多
C.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
D.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
E.芳香族氨基酸利用减少
57.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增多的机制是:
A.血氨浓度增加
B.血短链脂肪酸增加
C.血脑屏障破坏
D.血硫醇含量增多
E.血支链氨基酸减少
58.脑内芳香族氨基酸增高时下述酶活性会:
A.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B.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C.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D.酪氨酸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
E.酪氨酸脱羧酶正常,酪氨酸羟化酶↓
59.脑内芳香族氨基酸增多时,使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是通过抑制:
A.β-羟化酶
B.色氨酸羟化酶
C.酪氨酸羟化酶
D.谷氨酸脱羧酶
E.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60.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
A.感染 B.便秘
C.消化道出血 D.电解质紊乱
E.酸中毒
61.促进肝性脑病发生的神经毒质不包括:
A.锰 B.硫醇
C.短链脂肪酸 D.酚类
E.乳果糖
62.苯乙醇胺对脑的毒性作用的表现为: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对脑的细胞呼吸的抑制
C.抑制脑细胞Na+-K+-ATP酶活性
D.使神经传递发生障碍
E.对神经突触毒性作用
63.有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作用的神经毒物是:
A.锰 B.苯乙醇胺
C.酚类 D.吲哚
E.短链脂肪酸
64.使神经传递功能障碍的神经毒质是:
A.硫醇类 B.酚类
C.吲哚 D.苯乙醇胺
E.短链脂肪酸
65.使神经传递功能障碍的神经毒质是:
A.硫醇类 B.羟苯乙醇胺
C.吲哚 D.酚类
E.短链脂肪酸
66.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中心学说是:
A.氨中毒学说
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C.综合学说
D.γ-氨基丁酸学说
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67.给肝性脑病患者口服乳果糖的治疗作用在于:
A.抑制肠道细菌生长繁殖,减少氨的生成
B.乳果糖和NH4+结合后,加速铵的排出
C.使肠道pH升高,减少NH3的吸收
D.使肠道pH降低,减少NH的生成
E.使肠道pH降低,减少NH3的吸收
68.有关肝性脑病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限制蛋白饮食
B.口服乳果糖
C.应用谷氨酸或精氨酸
D.口服新霉素
E.碳酸酐酶抑制剂
69.有关肝肾综合征描述错误的是:
A.又称为肝性肾功能衰竭
B.包括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C.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变化为可复性的
D.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改变是肾小球病变
E.器质性肾衰竭主要改变是肾小管坏死
70.与肝肾综合征发生机制无关的是:
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B.内毒素血症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D.低蛋白血症
E.激肽系统异常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