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分类、病因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组织细胞在有害因素作用下,过度地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不同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生长。临床上将肿瘤分良性、恶性两类,以不同的生长方式生长、发展,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肿瘤是宿主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80%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1.肿块是肿瘤长到一定程度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良性生长缓慢,恶性生长迅速。
2.疼痛良性无痛。恶性肿瘤早期多无疼痛,晚期或肿瘤侵犯神经可出现难以忍受的顽固性疼痛。
3.溃疡、出血在体表或黏膜的肿瘤破溃后易形成癌性溃疡,常伴出血及病理性分泌物。
4.阻塞和压迫症状肿瘤可因阻塞或压迫所在器官或邻近器官的管道和组织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5.恶性肿瘤可扩散转移,途径有4种:①直接浸润转移;②淋巴转移,转移至相邻区域的淋巴结;③血行转移,转移至远处器官,如肺、肝、骨、脑等;④种植转移,至胸、腹腔。出现不同临床表现。
6.全身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则可发生贫血、消瘦、恶病质等。
(三)诊断
1.询问病史如年龄、职业、生活环境、嗜好、致癌物质接触史,对已发现有肿块者,应询问发现肿块的时间、主观感觉、生长速度等。
2.体格检查应先做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检查时动作应轻柔,切忌挤压。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①血、尿、粪便常规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有助消化道癌的诊断。②血清学检查:如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增高,原发性肝癌及骨肉瘤患者碱性磷酸酶增高。
检查来自体内肿瘤的胚胎抗原和相关抗原。检测甲胎蛋白(AFP)有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测定癌胚抗原(CEA)以助结肠癌的诊断,且常用于观察结肠癌的疗效、复发和预后。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H)对滋养层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X线检查、血管造影术、CT、MRI、B超、放射性核素检查(ECT)等。其阳性结果对肿瘤诊断帮助较大。
(3)内镜检查:观察病灶、擦取脱落细胞或钳取组织活检。
(4)病理学检查: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一种方法。①脱落细胞检查;②活体组织检查,有冰冻切片、石蜡切片。还可做免疫组化检查帮助诊断。
(四)肿瘤临床分期和转移方式
国际抗癌联盟制订了恶性肿瘤TNM分期法。T指原发肿瘤;N指区域淋巴结;M指远处转移。一般分为Ⅰ、Ⅱ、Ⅲ、Ⅳ期,如乳腺癌国际分期。各种肿瘤TNM标准不同,并在不断改进中。也有粗分为早、中、晚三期。恶性肿瘤转移方式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以及种植四种,可以几种转移方式在同一患者体内出现。
(五)治疗与预防
良性肿瘤较大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即获治愈,切除后应做病理学检查。恶性肿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应包括肿瘤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放射线、免疫、内分泌和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有根治性手术,包括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切除;不能根治的可引姑息手术缓解症状。根据肿瘤部位、肿瘤性质与分期决定。
2.放射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1)对放射线高度敏感的肿瘤有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胚胎组织肿瘤等。
(2)中度敏感的肿瘤有食管癌、乳腺癌、鳞状上皮癌(如鼻咽癌)、宫颈癌、肺癌等。
(3)低度敏感的肿瘤为软组织肉瘤、消化道腺癌等。
3.化学药物治疗大多数中、晚期肿瘤以抗癌药物治疗为主,亦可作为辅助治疗。常用的抗癌药物有以下几类,各药作用机制不同,疗效不一,毒性有强弱。
(1)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噻替哌等。
(2)抗代谢类,如氟尿嘧啶等。
(3)抗生素类,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4)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等。
(5)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黄体酮等。
(6)其他类,如顺氯氨铂、卡铂等。
放、化疗常见的毒性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故化疗前及化疗期间应每周检查白
细胞和血小板1~2次。白细胞降至3×109/L,血小板降至80×109/L时,应暂停治疗。
预防
40%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致癌的因素,减少癌症的发病率;二级预防是设法降低癌的死亡率;三级预防则是癌诊断和治疗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