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单元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l题,是关于病毒传播方式中水平传播的概念,难度较小。
重点掌握抗病毒感染的免疫,理解并记忆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熟悉病毒的各种感染方式,掌握隐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及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考点串讲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一般指病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在人群机体间传播(2003)。
2.垂直传播 一般指病毒从母亲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传给子代。主要见于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二、病毒的感染类型
1.隐性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且被机体清除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2.显性感染 机体在感染病毒后因组织细胞受损严重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1)急性感染:指病毒在感染机体后,短时间内即被清除或导致机体死亡的过程。
(2)持续性感染可分成三类。①慢性感染!指病毒在感染体积卮更盥现或不出现急性症状,随着机体免疫系统的激适,大部分病毒被清除,但仍有少量残存在体内,并维持在较低浓度。②潜伏感染:指病毒侵入机体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也不复制出大量的病毒颗粒,仅在一定得组 织中潜伏存在。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③慢发病毒感染:感染后潜伏期很长,达数月、数年至数十年。待疾病出现后,其发展呈亚急性进行性,点终成为致死性感染,一般病程不超过一年,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三、致病机制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病毒杀细胞或致细胞病变感染的机制:病毒感染细胞后可破坏和降解细胞骨架、抑制宿主细胞的大分字合成、裂解细胞、造成细胞膜功能障碍、形成包涵体并诱导细胞凋亡,对细胞代谢造成影响,引起细胞死亡或病变。
(2)病毒引起细胞转化或永生化的机制:细胞转化是指细胞受外界因素影响后在形态学、生物化学以及生长参量上的改变。永生化则指细胞发生转化后比正常细胞更易突变和发生染色体重排,获得无限生长的能力。
2.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 大部分病毒感染对宿主造成的损害是由病毒抗原刺激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的间接损伤所致,称为免疫病理损伤,一般由T细胞介导。
四、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分子包括一些吞噬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干扰素、趋化因子及防御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NK细胞和干扰素。
(1)NK细胞。
(2)干扰素:①概念及功能: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及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后,由感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能抑制病毒复制的小分子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抗病毒,还有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控制细胞凋亡等作用。②抗病毒机制:作用于宿主细胞,与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作用后,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化过程,擞纽照抗病毒蛋白基因,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这些蛋白通过降解病毒的mRNA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亦可影响病毒的组装和释放,从而起到抗病毒感染的作用。③干扰素抗病毒特点:广谱性、间接性和相对种属特异性。
2.特异性免疫应答
(1)体液免疫:①中和抗体。一类能与病毒结合并使之丧失感染力的抗体,主要包括IgG、IgM、IgA等。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是改变病毒表面构型;与吸附有关的病毒表位结合,阻止病毒吸附,使之不能侵入细胞进行增殖;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有包膜病毒的表面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可导致病毒的溶解。②血凝抑制抗体。③非中和抗体。
(2)细胞免疫:对细胞内的病毒,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在病毒感染的局部发挥作用。
历年经典试题
病毒的水平传播是指病毒(C)
A.在细胞与细胞问的传播
B.从侵入门户向血液中的传播
C.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D.通过血液向其他组织传播
E.沿神经传播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