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单元 肝炎病毒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5题,其中HAV生物学特性1题;HBV形态结构l题;HCV传播途径l题;HEV传播途径2题。内容较多,考点也多,较为重要。考生应掌握HAV生物学特性、Dan占颗粒的概念和特性以及戊肝的传播途径。熟悉考查丙肝传播途径及丁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考点串讲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只有一个血清型(2008)。
2.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 动物模型可用黑猩猩、猕猴、恒河猴等灵长类动物。能在多种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中增殖,但生长缓慢,细胞病变不明显。
3.抵抗力 HAV对温度、酸、碱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多为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
2.传播途径 经粪一口途径传播。
3.致病机制 HAV经口侵入人体,在旦咽部或唾主趣史早期增殖,然后在肠黏膜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并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甲型肝炎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三)微生物学检查
(1 )病毒学检查:在潜伏期和急性期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患者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检测HAV抗原。
(2)血清学检查:抗-HAV IgM呵作为早期诊断和近期感染的指标。检测抗-HAV IgG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
(四)防治原则
(1)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保护,注意饮食卫生、个人与环境卫生。病人排泄物、食具、物品和床单衣物等要认真消毒处理。
(2)人工自动免疫:我国使用的减毒甲肝活疫苗主要用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具有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三种形态。
(1 )大球形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成熟HBV颗粒,呈球形,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含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含核心抗原HBcAg,在酶或去垢剂作用下,可暴露出e抗原HBeAg。内部核心为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2004)。
(2)小球形颗粒:是病毒多余的衣壳成分,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DNA和DNA聚合酶,无传染性。
(3)管型颗粒:成分与小球形颗粒相同,是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内无核酸。
2.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常用的动物模型有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土拨鼠和地鼠等。
3.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
2.传播途径血 液、血制品等传播;母一婴传播;性传播。
3.致病机制 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和免疫复合引起的病理损害。
4.临床表现 呈多样性,可由无症状带病毒至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慢性肝炎又可促进肝硬化发生,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5.免疫性 对HBV的免疫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抗体主要是抗-HBs,可参与破坏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及中和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抗原与抗体检测 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称“两对半”)。HBsAg的检测最为重要,可发现无症状携带者,是献血员筛选的必检指标。
2.核酸检测 应用核酸杂交法和PCR检测血清中有无HBV DNA。指标阳性表示血液中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的病毒存在。
(四)防治原则
(1)加强对献血员的筛选,对病人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品须严格消毒,提倡使用一1次性注射用具。
(2)主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被动免疫:用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紧急预防和阻断母婴传播。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一)生物学性状
HCV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线状RNA。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病人及亚临床感染者。
2.传播途径 主要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一婴传播也是重要途径(2002)。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