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1.药物或化学毒物:细胞毒药物,氯霉素,苯等。
2.物理因素:辐射。
3.生物因素:肝炎病毒,EB病毒,HIV病毒等。
发病机制
1.造血干细胞缺陷
2.免疫功能紊乱
二、临床表现
贫血:头晕,乏力,心悸。
出血:皮肤紫癜,齿龈出血,鼻出血,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感染:发热,皮肤感染,口腔炎,咽炎,肺炎,败血症。
再障罕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程度不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低。
2.骨髓象:多部位穿刺涂片脂肪滴增多,骨髓颗粒减少,三系造血有核细胞均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相对增加。无明显病态造血现象。非重型病例骨髓可残存造血增生灶。
AA bone marrow
AA非造血细胞群
四、诊断
用药史,可疑理化物质接触史;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不良。
五、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 Rous试验、Ham试验、蔗糖水试验常阳性,CD59-细胞>10%。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全血细胞减少,也可一系或两系减少,骨髓增生多为活跃,有病态造血现象。
3.非白血性白血病: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中有多数原始细胞。
4.急性造血停滞:呈自限经过,多在数周内恢复。
六、治疗
1.去除病因,支持治疗。如 PLT<20×109/L,伴明显出血倾向者,需输注血小板。
2.非重型再障的治疗
雄激素为首选。主要副作用是雄性化作用和肝功能损害。
3.重型再障的治疗
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②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环孢素。
【习题】
1.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骨髓可存在增生灶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
D.无明显病态造血
E.巨核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学特点有(1)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2)骨髓增生低下,有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3)非重型病例可残存造血增生灶,该部位可有有核细胞增生良好,但恒有巨核细胞减少。
2.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特点有
A.骨髓穿刺不容易出现“干抽”
B.幼稚细胞增多
C.淋巴细胞减少
D.巨核细胞以产板巨核为主
E.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和网状细胞多见
『正确答案』E
3.最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混淆的疾病是
A.非白血性白血病
B.ITP
C.PNH
D.脾功能亢进
E.恶性组织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均属于干细胞疾病,两者均可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所以临床上容易混淆。
4.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
B.环孢素
C.雄激素
D.造血生长因子
E.抗生素
『正确答案』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