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白血病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异常原始细胞在骨髓大量增殖,浸润外周血及其他器官,抑制正常造血,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浸润为主要表现。
一、分型与诊断标准
FAB分型
MICM分型
FAB分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未分化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90%以上,髓过氧化物酶(MPO)、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3%。
2.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20~89%,单核细胞<20%,其他粒细胞>10%。
3.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20%以上。
4.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2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2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5.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80%以上。原单≥80%为M5a,原单<80%为M5b。
6.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幼红细胞≥20%。
7.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2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酶阳性。
8.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始细胞>2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髓过氧化物酶(MPO)、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3%,电镜下MPO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2.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3.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内有明显的空泡。
二、临床表现
多急性起病,以贫血、出血、感染、髓外浸润为主要表现。
1.感染:发热常为早期表现。常见口腔、牙龈、咽颊、肛周和肺部感染,严重可致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2.出血:近一半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以皮肤瘀点、瘀斑,口腔,鼻粘膜出血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较少,但有致命危险。M3易合并DIC。
3.贫血:进行性发展。
4.髓外浸润
①肝、脾、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一般无触痛和粘连,ALL多见。肝脾肿大多为轻-中度。
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端压痛具有诊断价值。骨与关节疼痛多见于ALL。
③眼部:绿色瘤
④口腔和皮肤:牙龈增生、肿胀,皮肤粒细胞肉瘤。
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为复发的根源,可见于疾病的各个时期,缓解期多见,ALL多见。可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
⑥睾丸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ALL,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睾丸无痛性肿大。是仅次于CNS-L的髓外复发根源。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①白细胞:白细胞可增多、正常或低下。>100×109/L,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0×109/L,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可见原始和/或幼稚细胞。
②红细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③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
②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增多,≥20%,“裂孔”现象。
③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④少数呈低增生性白血病。
⑤Auer小体常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见于ALL。
3.细胞化学
|
急淋 |
急粒 |
急单 |
过氧化物酶(POX)/髓过氧化物酶(MPO) |
(-) |
分化差的原始细胞(-)-_+) |
(-)- (+) |
糖原反应(PAS) |
(+)成块或颗粒状 |
弥漫性淡红色(-)-(+) |
弥漫淡红色或颗粒状(-)-(+) |
非特异性酯酶(NSE) |
(-) |
NaF抑制不敏感,(-)-(+) |
能被NaF抑制,(+)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
增加 |
减少或(-) |
正常或增加 |
4.免疫学检查
髓细胞:CD13,CD33
B细胞:CD10,CD19
T细胞:CD3,CD7
5.染色体检测
t(8;21)(q22;q21)—— M2
t(15;17)(q22;q21)——M3
16号染色体异常——M4Eo
t(8;14)(q24;q32)——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t(9;22)(34q;11q)——ALL、CML、AML
6.血液、体液生化改变
血尿酸升高
凝血机制异常:M3
脑脊液异常:CNS-L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象,骨髓象,一般即可诊断。结合细胞化学,免疫学,染色体检查及特殊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分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鉴别诊断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RAEB有原始及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染色体异常。但骨髓中原始细胞<20%。
2.类白血病反应:严重感染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明显增多,但可以找到感染灶,抗感染治疗有效。一般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无异常增多的原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明显增高。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病程短,可自愈。
4.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贫血、出血、感染伴全血细胞减少,但无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原始细胞不增多。
五、治疗
(一)支持治疗
1.防治感染 G-CSF抗生素。
2.纠正贫血 Hb<60g/L可考虑输压积红或全血。
3.控制出血 PLT<10~20×109/L,伴出血症状时,输血小板悬液。
4.防治尿酸性肾病。
(二)化学治疗
分两个阶段
1.诱导缓解:迅速杀灭体内白血病细胞,达完全缓解。
完全缓解(CR):白血病症状、体征消失,外周血细胞计数正常,骨髓象原粒+早幼粒(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2.缓解后治疗:
CR后立即进行包括巩固、强化、维持在内的缓解后治疗。
方案
AML:
DA、IA、MA、AA、HA
M3:反式维A酸(ATRA)联合砷剂。
ALL:
VP、VLDP、DVCP、COP
(三)CNS-L治疗
鞘内注射MTX(甲氨蝶呤),或Ara-c(阿糖胞苷)。
(四)睾丸白血病
放射治疗。
(五)骨髓移植
适用于50岁以下有HLA配型相合的病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