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呼吸系统疾病(2分)
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1)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2)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小儿腺样体肥大。
(3)腭扁桃体至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逐渐退化,所以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2.下呼吸道
(1)肺泡发育不健全:如数量较少且面积小,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
(2)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内。(左平右直)
二、呼吸道免疫特点
婴儿的SIgA、IgA、IgG和IgG亚类含量均低。些个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活性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其中最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亦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
二、临床表现
一般的上感就不说了
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表现在咽峡部出现2~4mm大小的疱疹。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表现为咽部充血,滤泡性眼结膜炎。
三、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标准
喘息发作≥3次3分
双肺有哮鸣音2分
药物治疗有效2分
喘息一次发作1分
有特异性病史,如过敏史1分
一级亲属有哮喘1分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
(1)清晨发作,咳嗽为主要症状,无感染征象。
(2)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为基本诊断条件。
二、治疗
除去诱因、控制发作、预防复发。
1.急性期发作期 可用β2受体激动剂
2.糖皮质激素 控制发作首选药物,以吸入为主。
四、肺炎
一、支气管肺炎
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
其病理核心为缺氧。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体征: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白、心音低钝、心电图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
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如嗜睡、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脑膜刺激征等
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如严重腹胀、膈肌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肠鸣音消失等。
二、并发症
并发症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主要包括脓胸、脓气胸、肺大疱。
另外还可以有酸碱平衡紊乱,以混合型酸中毒常见。
三、治疗
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首选苯唑西林钠。
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一般总疗程≥6周。
对症治疗:
氧疗: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
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①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③合并感染性休克;④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等
肺炎合并心衰:首选抗感染,利尿,在无效的情况下才用强心。
四、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也叫毛细支气管炎,以1岁以内的婴儿多见,毛细支气管炎三联征:喘憋+三凹征+哮鸣,X线两肺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
2.腺病毒肺炎 由腺病毒3、7两型引起。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症,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喘憋严重、肺实变体征、感染症状重、白细胞正常。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易形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疱。X线特征是易变性。
4.肺炎支原体肺炎 典型特征是剧然刺激性咳嗽,冷凝集试验阳性。
小儿补液是难点,每种液体的张力计算更是难点中的难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