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理应激与应对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
心理应激是人在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
引起心理应激的应激源包括
1.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生活事件、日常困扰、重大变故和文化冲突等。
2.职业性应激源 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常常由于人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造成。不良作业环境、人际关系障碍、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应激源。
3.环境应激源 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4.心理性应激源 如挫折与心理冲突。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动机行为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而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1.积极意义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丰富个体应对资源,提高在后来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耐受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和致病因素的影响。人离不开刺激,适当的刺激和心理应激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2.消极作用 长期的或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引起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心理应激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特别是较强烈的消极反应,可加重一个人已有的疾病,或造成复发。
应激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发生的,塞里用一般适应综合征描述生理反应过程,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生活事件对人有不同的意义和刺激强度,其刺激强度以生活事件单位(LCU)为标志。当一个人所遇到的生活事件刺激过强、持续时间过久时,可引起疾病。
(三)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2.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3.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
4.取得社会支持,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