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人们以交换意见、表达情感、满足需要为目的,彼此间相互了解、认识和建立联系的过程。沟通过程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沟通双方获得心理满足的过程。一般认为,沟通过程主要是以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方式进行的。
一、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是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只要沟通双方对语言及语境理解一致,沟通中损失的信息最少。交谈是医患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医务人员询问病情、了解病史、进行治疗及健康指导一般都是通过交谈来完成的。
1.交谈的原则
(1)尊重病人:交谈要在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中进行。在医患关系中,病人一方常处于弱势地位,这时病人信息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产生沟通障碍。
(2)有针对性:医患沟通毕竟是医疗活动的一部分,交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在交谈之前,医护人员应做充分的准备,明确交谈的目的、步骤、方式。
(3)及时反馈:在交谈过程中可采用点头肯定、表情等手段对病人的谈话进行应答。及时的反馈有利于交谈过程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医患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另外,对交谈中获得的信息也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病人,如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进展、治疗方案的实施、疾病的预后等。
2.交谈技巧
(1)注意倾听:有人认为交谈应该以“说”为主,而忽视了“听”的过程。实际上,在医患交流中,“听”往往比说更重要。听的过程,既是获得病人有关信息的过程,同时又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倾听时,也有一定的技巧和需求,比如应与病人有一定的目光接触,而不能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而且倾听的过程,还是让病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病人向医务人员“倾诉”还可以起到消除心理紧张的作用。
(2)体会病人的感受:病人谈到的许多感受都是医务人员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如不能很好体会,容易导致理解的偏差。因此,在交谈中医务人员应学会“心理换位”、能够同感、共情,设身处地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体会他所谈的问题。这样会促进医患双方的认识、情感交流,加强交谈的效果。
(3)善用问句、引导话题:交谈过程必须围绕交谈目的,既要充分交流,又要简单明了。运用提问引导话题有利于抓住核心问题。但在提问时切忌生硬地打断病人,而应在恰当的时机比如病人谈话的间隙,礼貌地提出问题,转移话题。
(4)及时和恰当的反应:根据谈话的内容和情景,医务人员可用点头、微笑、沉默、重复病人谈话、使用“是”、“好”、“是吗”等语言来应答病人的谈话。比如病人谈到生病后出现家庭矛盾,此时医生可以注视病人,说“家庭矛盾?”暗示病人谈出家庭矛盾的内容。交谈中的反应可以起到鼓励病人交谈的作用,是交谈顺利进行的保障。
(5)抓住主要问题:交谈中应思考病人讲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说明什么问题,并理解病人谈话中的感情色彩、心理倾向等弦外之音。结合交谈目的和提纲,抓住主要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以节省时间,提高交谈效率。
二、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在人际沟通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人们相互沟通在许多情况下不可能全部以言语的方式来表达,但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目光接触、周围环境信息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非言语沟通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动态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人际距离等。静态包括衣着打扮、环境信息等。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动作包括眼、嘴、颜面肌肉的变化。据研究,喜悦与颧肌、痛苦与皱眉肌、忧伤与口三角肌都有一定的关系。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观察病人获得病人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病人了解医生心灵的窗口。医生既要有善于表达情感的面部表情,也要细心体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动作,例如沉痛时肃立低头,惧怕时手足无措。此外挥手、耸肩、点头等方式都表达一定的意思。临床活动中,医生诚恳友善地点头,病人的温暖和安全感就油然而生。
3.目光接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既可以表达和传递情感,也可以揭示某些个性心理特征,是非言语沟通中的主要信息渠道。临床上,医务人员与病人交谈,双方往往通过目光接触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和信息接受的程度。
4.人际距离 两人沟通的距离取决于彼此间会见亲密的程度,它在沟通初期就显得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双方继续沟通的程度,有人将人际距离分为4种:亲密的,约0.5米以内;朋友的,约0.5~1.2米;社交的,约为1.2~3.5米;公众的,约为3.5~7米。医生对孤独自怜的病人、儿童和老年病人,可以适当地缩短人际距离,促进情感间的沟通。医患之间的距离一般在0.5~1.2米左右。
5.语调表情 除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眼神以外,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也是表达情绪,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临床工作中,医生可通过病人的语调表情来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同时,医生也可借助语调表情传递关注、同情病人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