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对疾病的态度
人知道自己有病后,会很快把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由于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都受到情绪和性格特征的影响,所以患者往往只关心本身的功能状态,对各种症状的敏感度都会增强。
二、情绪和情感活动
(一)焦虑
疾病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而且疾病往往存在不可预见性和危险性,所以,一个人患病后最明显的情绪反应是焦虑。焦虑程度随个体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后果的担心而有不同。焦虑时病人的主要表现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手掌及脚趾部出汗增多,肌肉紧张,有些人会发抖,腹肌紧张,胃痉挛,腹泻。病人常有失眠、头痛,语速快、不间断,声音提高,或讲话变得犹豫,口吃,精神难集中,注意力短暂。
适度的焦虑反应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性,使人的心智活动增强,调动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防卫机制,以应付情况的变化;同时可促进患者转入病人角色、寻求医疗帮助和遵从医嘱。但过度、持续的焦虑则是有害的,可使病人过分关注自身状况、难与医护人员配合,妨碍治疗的进程。医护人员向病人提供必要信息、医学知识,给予心理支持,有利减轻病人焦虑。
(二)行为退化
病人重新使用幼稚的行为来处理当前所碰到的困难,是一种退行性行为的表现。患病后常有退化行为,其表现有下列特征:
1.自我中心 把一切事物及与自己有关的人,都看作是为他的利益而存在的。在治疗进程中,如果病人逐渐能关心病友,或让陪他的亲朋早点回家休息,这表示病人的自我中心减轻,标志着病情有所恢复。
2.兴趣狭窄 仅对当时为他发生的事有兴趣,而对其他事情不太关心,即便是病前感兴趣的事物,现在也不感兴趣。
3.依赖性强 病人在情绪上往往依赖于照顾他的人。此时病人情绪可能是矛盾的,它可以向医护人员要求过分的关照,也会向医护人员发泄愤怒。
4.全神贯注于机体功能 病人对自己身体功能有关的事情非常关心,如吃了什么,睡眠时间,什么活动对机体有利等等。
认识患者行为退化时的特征与表现,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病人及其行为。有学者认为行>
为退化可使病人重新分配能量以促进痊愈过程,这种退化整合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对病人是有帮助的;但当病情好转时,应及时减少依赖而提高主动性,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三)愤怒
患病本身是生活中的不幸,患病后还会遇上就诊不便、医院环境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患间冲突等,都可以引起病人的愤怒,病人也许因不能自理而愤怒。有时病人发的是“无名火”,这些怒气常常向周围的人如亲友或医生、护士。应理解为这是病人发泄的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看,愤怒时的攻击反应可以缓解病人内心的紧张与痛苦,但攻击同时过度的愤怒也常常伴有“应激反应”式的生理变化,这对病人身体的恢复不利。对病人的愤怒医护人员应该谅解,并向家属说明是他需要关心。对于不合理要求医护人员需冷静处理。
(四)抑郁
一定程度的抑郁在任何严重的疾病中都有。抑郁可以使病人保存能量,有自身保护意义。但持续的抑郁对病情是不利的,它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诊断和治疗。抑郁反应的强度可以从轻微失落感到极度的悲伤、失望。支持、鼓励和适当的治疗对抑郁情绪常可奏效。
(五)猜疑心加重
有些病人患病后特别敏感、多疑,尤其有神经质倾向者。对周围人的言语妄加推断,对医务人员的低声交流尤加猜疑;对亲朋好友的安慰,半信半疑,怀疑自己的病情已很严重。他们怀疑别人欺哄自己,因而惶惶不可终日。
猜疑心重多发生于久病或病情较重者。注意掌握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