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的发病机制
(1)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造成抽搐。造成神经元非同步的异常放电的原因有:
1)神经递质的变化: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和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异常导致癫痫发作。许多抗癫痫药是通过增加GABA浓度或激活GABA受体起作用。很多致痫剂通过激活谷氨酸受体及其亚型诱发癫痫,阻断其作用可抑制癫痫发作。当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多(如有机磷中毒时乙酰胆碱积聚过多)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过少(如维生素B6缺乏时,由于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缺乏使谷氨酸转化成抑制性递质的r-氨基丁酸减少)均可导致抽搐。
2)离子通道和膜电位变化:一些家族性癫痫中K+通道亚单位KCNQ2和KCNQ3基因突变,使M_电流减少,细胞兴奋性增高导致癫痫发作。也有为n-乙酰胆碱受体a-4亚单位基因突变,使门控钙离子通道改变,钙内流减少。直接引起膜电位降低(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使神经元更易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阈下降);间接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如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镁)或能量缺乏(如高热使能量过度消耗),导致膜电位下降;神经元膜的通透性增高(各种脑部感染或颅外感染的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膜,当血钙离子降低使细胞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使细胞外钠流入细胞内,而细胞内钾外流,因而膜电位及兴奋阈降低。
3)癫痫病理灶是脑组织病变或结构异常而导致痫性电和癫痫发作。致痫灶是脑电图上明显痫性放电部位。致痢灶常包含在病理灶内,有时也可在远离病理灶的区域。
(2)非大脑功能的障碍。引起肌肉异常收缩的电兴奋信号来源于下运动神经元,主要是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或脑干的周围运动神经元。如破伤风杆菌外毒素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脊髓、脑干的下运动神经元)的突触,使其肿胀而发生功能障碍。士的宁中毒引起脊髓前角细胞过度兴奋,发生类似破伤风的抽搐。各种原因的低钙血症,除了使神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外,也常由于下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周围神经)和肌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兴奋性升高,引起手足搐搦。
腹部视诊
体表标志:包括肋弓下缘、腹上角、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和脊肋角等。
腹部分区:包括四区法、九区法和七区法。
1)九分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2)四分区法:通过其画一水平线与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3)七分区法:根据九分区法的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上中下区,上下腹部再由腹正中线分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中腹部则按照九分区法的两条垂直线分为左右中腹部和中腹部。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成绩查询、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