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医患关系
某患者,男性,46岁。两年前右下腹部出现一包块,平卧时包块消失;近日症状加重,平卧时包块不能回复,且包块处皮肤疼痛、发红,遂到某医院外科门诊就医。医生听完病人的叙述后,对包块部位进行了检查,并告诉病人,病情很重,让病人通知家属赶快带钱来住院,病人需要立即手术,然后在住院单上写下诊断“疝”,医生没有对病情作更多的解释。
谁知患者文化水平很低,把“疝”误看作“癌”字的简写;且该病人家境贫寒,想到治疗癌症的巨大费用,走出诊室病人就跳楼自杀了。
【本章要点】
1.明确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必备条件。
2.熟悉医患关系模式。
3.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沟通过程,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具体化形式。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医护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过程。与其他人际关系相比,医患关系有以下特征。
(一)医患关系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病人建康为目的
是一种工作关系,以治疗疾病、维护健康为目的的医疗活动,是医患沟通的核心内容。
(二)医患关系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于帮助者的地位,患者处于被帮助者的地位。
(三)医患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一切医疗过程和医患沟通过程都要作用于患者,并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目的,因此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应主要以其对患者的作用和影响为标准。
二、医患间的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医患关系可分为医患间的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两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医患间的技术关系
指在诊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的相互关系。如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等过程中与患者建立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医患在技术方面的沟通,医务人员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因为相对于就医者,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但若医者独断专行,不经患者知情同意,就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二)医患关系的非技术关系
医患间的沟通如同任何社会关系中两人彼此沟通一样,其中双方相互信任、相互悦纳的情感关系甚为重要。在医患的非技术关系方面,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患者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是从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所以要格外重视。
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医患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例如,非技术方面沟通的成功会促进病人对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方面的沟通;反之,则会阻碍技术沟通。同样,技术方面沟通的成功有利于非技术方面的沟通,而技术沟通的失败,例如医生的误诊和无效处置等,会损害非技术沟通。可见,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来说,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沟通和相互作用都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非技术沟通一直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妨碍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早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就已为人们所认识。然而,随着医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大量技术装备投放到临床,导致很多医务人员忽视病人的陈述而依赖各种检查数据来诊断疾病,使医患关系出现裂痕,这应当引起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
1.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患关系的稳定、和谐使医者与患者之间能保持及时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诊断方面: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医生更容易收集准确的病史资料。治疗方面:病人遵从医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而且疾病的防治往往涉及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没有病人的合作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2.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增进医患理了解,使双方心情舒畅。
对病人来说,可以减轻患者因为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可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疾病。
对于医生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医疗活动充满生气,医务人员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从而有益于保持与增进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医疗部门与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仍起主导作用。所以应当主要着眼于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1.树立新的医学模式下的医学观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患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也是一种心理和社会文化体验。因此,医生在诊治病人时不能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只注意局部忽略全身,而应该从单纯的生物学诊治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立体诊治。
2.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 医学是一门极为深奥、广博的科学,要求医者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清代著名医学家赵晴初在《存存斋医话稿序》指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博而约。”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医生高超的医术、娴熟的技能容易使医患之间在技术水平上的沟通获得成功,进而有利于非技术水平上的沟通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医务工作者要自觉进行道德品质的塑造,把符合社会要求的医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医德要求,如爱惜生命,尊重病人,恪尽职守,不谋私利等。医德信念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积累、强化的过程。同时,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应对从容,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