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医患关系
第四节 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医患沟通不良的因素可来自于医患双方。对病人来说,主要是认为自己的获得的信息不足,听不懂医生的术语,医生同情心差,记不住医嘱等等;医生方面则认为病人的依从性差,提供信息有误等。
一、信息缺乏或不足
病人就医的动机主要是希望从医生那里了解自己患了什么病,病情严重程度如何,需要采用怎样的治疗手段,效果如何,预后怎样。这些信息本可以在医患沟通中获得。然而医生若只重视仪器的检测与观察,而忽视体验层面的叙述;漠视症状后丰富、立体的心理、社会内涵,没有故事,没有鲜活的诊断素材;最后,医患之间信息严重隔离,交流不畅,这些都是导致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
一位细心的患者曾经这样描述他的就医经历:他因怀疑自己患糖尿病,而到某赫赫有名的大医院就医,在这所医院曾先后两次求助于一位全国有名的权威。第一次,那位权威花了10分钟接待他,其中对话大概用了30多秒,只是很简单地问了一些问题,然后用近10分钟的时间,该权威填写了23张化验单,最后关照他如何去做这些化验并叮嘱他什么时候再来找他。第二次,就诊时间大约12分钟,这位权威用了近10分钟一张张地看化验单,一边看一边自语,然后又用了1分钟来开处方,开了4种药,最后,又用半分多钟简单介绍了药物的服用方法,这样整个就医过程便结束了,两次总共对话不过十来句,而费用却近2000元(不含药费,仅专家门诊费加检测费)。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当中俯拾皆是。严重影响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二、沟通障碍
医患之间有时虽有信息往来,但是这些信息并未被对方理解,甚至造成双方误解。例如病人对医务人员经常使用的“行话”难以理解。如像“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腔梗”(腔隙性脑梗死)等缩略语令病人不知所云。当然,病人用“土话”“方言”描述症状也常使医生困惑不解,以致无法在病历中用规范的文字记录,如“脑袋迷糊”(北方话,指头晕)等。对同一医学名词由于双方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医生书写病历字迹潦草,可能产生误解,甚至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本章篇头的案例,如果沟通充分,这种悲剧肯定可以避免。
三、回忆不良
研究发现,病人离开诊所后5分钟就有约一半的信息丢失,这是因为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若要长期保存信息,则需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编码。因此,医生在给病人医嘱时应考虑恰当的方法,以便能帮助病人记忆。
研究表明医生采用以下措施有助于病人的记忆:①将医嘱内容进行归纳:所患疾病的名称;病情可能出现的变化;需要进一步作的检查;要进行的处理;生活方式应做哪些改变等。②指导力求具体:对需要病人进行配合的要求应明确、具体,不要一般而言或模糊笼统,如要求糖尿病病人“每天食量应控制在6两”,而不是笼统地说“您必须进行饮食控制”。③重要的医嘱首先提出。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提示最先认识的项目回忆最好。④语句表达通俗易懂,简洁明了。⑤复述可以增强记忆。在病人离开前让其将医嘱复述一遍,有利于增强记忆。
四、同情心不够
我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其内涵主要包括爱人、尊生、重义、轻利等几个方面。爱人就是同情、关怀病人,所以同情心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之一。同时富有同情心也是病人对医生角色期待的重要内容。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调查表明,大部分医生是富有同情心的,在缺乏同情心的表现中,7.72%是不体谅病人,5.97%是很少与病人谈话,11.23%是忙碌而不耐烦,6.67%态度生硬。在技术权威与富有同情心的医生之间,多数病人更愿选择后者。
五、依从性差
又称为遵医行为,指病人对医嘱的执行率。有人用如下公式来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病人的依从性
依从性低的常见原因一方面是病人的原因:①病人对病情的认知与医务人员不同,由于症状不明显或自以为病情已好转时,病人常不愿意执行医嘱;②医嘱的经济费用过高或对病人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时,病人往往不遵医嘱;③医嘱过于复杂,病人难以理解,导致文化水平较低的病人不遵从;④病人不遵医嘱最常见的原因是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导致病人拒绝治疗。
依从性低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来自于医务人员的行为。①医务人员冷漠、粗暴等态度引起病人不信任,这是病人不遵医的主要原因;②医嘱要求不易执行,如服药的种类较多,时间不一,病人难以把握。
病人依从性差是医患沟通中最大障碍,医务人员应及时查找原因,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