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患者的心理问题
某患者,女性,48岁。因妇科小手术住院治疗。病区多数医生,尤其是护士反映该患者很“烦人”,即她不管医护工作忙不忙,常主动找医护人员聊天,“套近乎”,向医护人员示好。当同病房住入一位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李某时,此类举动更频繁。医护人员对李某的正常服务与交流常使其不快,对他人说李某送了医生、护士多少东西等,郁郁不乐。经了解该患者为下岗工人,家中经济条件较差。
【本章要点】
1.了解患者角色的概念,掌握患者角色的转化。
2.熟悉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3.明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
第一节 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
一、患者角色
患者过去通常是指患有病痛的人。而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在医学上称为疾病的现象,如足癣、近视、疣、痔等,但不能把所有的人都称为患者。到医院来体检的人和到产科来分娩的正常产妇,又常常被统称为患者。但他(她)们并非真正有病。也有一些身患疾病,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来医院就医,他们虽没有被列为患者统计,却是真正的患者。
(一)患者角色的概念
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和行为,通过患病和康复的过程,与家庭、社会、医务人员之间产生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在《社会制度》一书中提到“患者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可概括为以下4点。
1.患者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并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应减轻他平时承担的社会责任(工作)。
2.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因人对病本身无法控制,应尽可能使他早日康复。
3.患者有义务力求痊愈。生病不符合社会的愿望和利益,社会希望每个成员都健康,以承担应有的责任和角色。生病是暂时的非正常状态,患者应主动力图恢复常态。
4.患者应该寻求可靠的治疗技术帮助,必须与医生、护士等合作,共同战胜疾病。
由此可见,患者角色既有从常态社会职责中解脱出来的权利,又有积极求医以早日康复的义务。
(二)患者角色的转化
患者角色的适应不良大致有5种类型。
1.角色行为缺如,即患者未能进入角色。虽然医生诊断为有病,但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根本没有或不愿意识到自己是患者。
2.角色冲突。同一个体常常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当患病并需要从其他角色转化为患者角色时,患者一时难以实现角色适应。
3.角色行为减退。已进入角色的患者,由于更强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病、伤的考虑不充分或不够重视,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
4.角色行为强化。由于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患者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患者角色现状,或者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小病大养。还要注意患者家人和其他照顾者。
5.角色行为异常。患者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等不良心境的影响导致行为异常,如对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病态固执、抑郁、厌世、以致自杀等。
【例题】一位头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获知自己的面容没法完全恢复从前的模样后,对在场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殴打,这属于
A.角色行为缺如
B.角色行为减退
C.角色行为异常
D.角色行为强化
E.角色行为冲突
[答疑编号111080101]
『正确答案』C
二、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即求助于医务人员的帮助。患者有病或有某种症状的感受后,会不会采取求医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 专业人员从专业立场去理解疾病,总希望患者的观点与自己一致。而实际情况是看法常常不一致,由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导致人们决定是否进一步采取求医行为具有很大差异。
2.症状的质和量 症状的质和量对患者的影响取决于该症状在特定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常见或罕见;该症状对一般人来说是否熟悉;该症状或该疾病的预后是否易于判断等。
3.心理社会因素 求医行为与心理体验、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情况有关。美国Blum(1964)估计,75%的急性病患者求医,而只有20%慢性病患者求医,他列举有病不求医的原因包括10个方面:①没有钱;②医疗费用太高;③对疾病的症状没有觉察出来;④对所患疾病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自认为没有多大关系;⑤对于医生的恐惧心理,对于诊断过程的恐惧心理,对外科处置的恐惧;⑥对个人健康的态度冷漠;⑦存在一种自我惩罚的心理;⑧存在病耻的信念;⑨缺乏交通工具;⑩太忙,工作丢不开,请不了假。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