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
一、儿童患者的心理
儿童患者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变化。他们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单纯,不善于掩饰病情,只要按其心理活动特点护理,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
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育不同,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在新生儿期易发生惊骇、哭叫和痉挛;幼儿期患者入院后易产生恐惧与对立情绪。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有依恋家庭情绪,情感较为复杂。学龄期儿童初入院时有惧怕心理,表现胆怯、悲伤、焦虑等。总之,儿童在患病期间,对父母更加依赖,更渴望父母的呵护,对门诊或住院治疗造成与父母的分离,会引起儿童的极大情绪反应,造成“分离性焦虑”情绪。
由于儿童年幼,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因此家属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少数年龄比较大的儿童,比如12~14岁的儿童,有些个性早熟,当他们患病以后,会
有类似成人的心理反应,会从大人的表现中估计到自己的病情是否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想到疾病会导致死亡,进而感到恐惧。
二、青年患者的心理
青年人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他们往往
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时才逐渐默认。
青年人一旦承认有病,主观感觉异常敏锐,他们担心疾病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
自己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有不利的影响。
青年人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容易走极端。他们对待疾病也是这样。倘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病程较长或有后遗症的青年人,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感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甚至导致理智失控,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老年患者的心理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但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当病重就医时,多对病情估计悲观,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有的情感变得幼稚会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