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主要是由于血氧容量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1、原因
(1)严重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因而携氧量减少,导致缺氧。
严重贫血时,既使再加上乏氧性缺氧,毛细血管中血液的脱氧血红蛋白也达不到50g/L,故不出现紫绀。
(2)一氧化碳(CO)中毒: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余倍。因此,只要吸入气体中含有小量的CO,就足以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运氧能力障碍而发生缺氧, 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过程,使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生成减少,从而使氧离曲线左移,氧的释放减少,可加重组织缺氧。正常人,在血红蛋白分解过程中可产生少量CO,故正常血中可有0,4%的碳氧血红蛋白。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增至10%~20%时,即出现中毒症状,达50%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严重损伤。由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多,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煤、汽油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大量CO,尤其在密闭环境中,更易造成CO聚积而引起中毒。
(3)高铁血红蛋白形成:硝基苯、亚硝酸盐、磺胺类、非那西汀、高锰酸钾和硝酸甘油等中毒可使血红蛋白Fe2加 化为Fe3加,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不新鲜的蔬菜或新腋渍的咸莱,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在肠内经细菌作用变为亚硝酸盐,如食入过多,可引起肠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称肠源性紫绀),高铁血红蛋白不能携氧,且使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释出,导致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超过15g/L时,皮肤粘膜可出现咖啡色或类似紫绀的颜色。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增至20%~50%时,可出现疲乏、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当增至60%~70%时,即可引起死亡。使用还原剂(如美蓝等)可使症状缓解。
2、血氧变化特点此型缺氧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和呼吸功能正常,所以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因血液带氧能力降低。动脉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均降低,但血氧饱和度正常。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