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包括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的全过程。造血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与造血微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密切相关。
二、RBC生理
1.RBC的数量和形态
(1)RBC的数量:我国成年男性(4.0~5.5)×1012/L;我国成年女性(3.5~5.0)×1012/L;成年男性Hb浓度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Hb浓度约为110~150g/L。
(2)RBC的形态:正常RBC成双凹圆碟形,无细胞核。成熟的RBC无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2.RBC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RBC的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正常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RBC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在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RBC常需要变形,所以可塑变形性是RBC生存所需的最重要特性。
2)悬浮稳定性: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RBC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RBC下沉缓慢,表明RBC具有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RBC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以RBC的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RBC沉降的速度,称为RBC沉降率,简称血沉。
某些疾病(肺结核,风湿热等)时,多个RBC彼此能较快的以凹面相贴,形成RBC叠连。叠连以后,其表面积和容积比值减小,与血浆的摩擦力减小,于是血沉加快。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是RBC本身。
3)渗透脆性: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简称脆性。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膜抗破裂的能力越低。
(2)RBC的功能: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其次,RBC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此外,RBC还具有免疫功能。
3.RBC的生成和调节
(1)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RBC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2)RBC生成的调节:
1)爆式促进活性: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爆式集落形成。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促进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分化和骨髓释放网织RBC。
3)性激素: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浓度,促进红细胞生成;而雌激素则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性,抑制RBC的生成。
4)此外,其它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也可促进RBC的生成。
4.RBC的破坏:RBC平均寿命120天,大部分衰老的RBC是在骨髓、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称为血管外破坏;少部分的衰老RBC在血管内受机械冲击而破坏,称为血管内破坏。
三、WBC生理
1.WBC的分类与数量
(1)WBC的分类:①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②单核细胞;③淋巴细胞。
(2)WBC的数量:正常成人(4.0~10.0)×109/L。
2.WBC的生理特性和功能:WBC以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和分泌等特性为生理基础,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3.WBC的生成和调节:WBC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经历定向祖细胞、可识别的前体细胞以及具备多种细胞功能的成熟WBC。目前对淋巴细胞生成的调节机制了解不多,但粒细胞的生成受集落刺激因子调节。
4.WBC的破坏:由于WBC主要在组织中发挥作用,淋巴细胞还可往返于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并增殖分化,故WBC的寿命较难准确判断。在细菌入侵时,中性粒细胞常因吞噬过量细菌,释放溶酶体酶而发生“自我溶解”。
四、血小板生理
1.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1)血小板的数量: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为(100~300)×109/L。
(2)血小板的功能:①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利于受损血管的恢复;③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而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作用。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2)释放。
(3)聚集。
(4)收缩。
(5)吸附。
3.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TPO主要由肝实质细胞产生,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系祖细胞分化,并特异地促进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巨核细胞的成熟与释放血小板。
4.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寿命为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可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破坏。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