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一)含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二)分类:
1.无机粉尘
2.有机粉尘
3.混合性粉尘
二、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
(一)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的阻留作用:
(二)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
(三)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三、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一)职业性肺部疾病
(二)局部作用
(三)中毒作用
(四)变态反应
(五)光感作用
四、预防措施
(一)法规措施
(二)组织措施
(三)技术措施
(四)卫生保健措施
(五)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五、矽肺
(一)矽肺的含义、矽尘作业、影响矽肺发病因素
1.含义: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结节型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病例约占尘肺总病例的一半,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2.矽尘作业:
矿山采掘中的凿岩、爆破、运输、选矿等;开山筑路、修建水利工程及开凿隧道等;玻璃厂、石英粉厂、耐火材料厂等生产过程中矿石原料破碎、碾磨、筛选、配料等;机械制造业中砂型粉碎、调制、铸件开箱、清砂及喷砂等。
3.影响矽肺发病因素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类型、现场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矽尘作业的工龄、预防措施密切相关。
(二)矽肺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合并和继发症
1.矽肺发病分型
(1)我国
①一般
②速发型矽肺 (acute silicosis )
③晚发型矽肺(delayed silicosis)
(2)国外
①普通型矽肺 (classic silicosis)
②激进型矽肺 (accelerated silicosis)
③速发型矽肺 (acute silicosis ):
2.矽肺发病机制
(1)矽结节:典型矽结节镜下类似葱头切面。晚期:融合块呈花岗岩样
(2)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呈放射状、星芒状
矽肺间质纤维性变的机制
尘细胞
肺泡 、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细气管周围
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间质弥漫性纤维增生。
由于这种纤维变主要是沿着肺血管和支气管的纵轴增生,因而呈索条状,索条状纤维相
互联结和交织,形成网状分布,在Χ线上呈网状(网织)阴影或蜂窝状阴影。
3.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3)肺功能
(4)Χ线表现
①肺纹理:增多、增粗、毛糙、延长到外带、扭曲变形、紊乱、断裂,晚期减少。
②肺门阴影:“蛋壳样钙化
③小阴影:类圆形、不规则形
④大阴影:融合块状阴影,晚期的特征。
⑤胸膜改变:肋隔角变钝、消失,胸膜钙化,“天幕状”阴影。
⑥肺气肿:肺大泡
4.合并和继发症:肺结核、肺部感染、肺心病、自发性气胸
(三)矽肺诊断原则和治疗原则
1.诊断原则
(1)职业史:矽尘接触史是诊断前提
(2)现场环境调查:
(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肺功能、X线表现
2.治疗原则
(1)药物:
(2)营养
(3)体育锻炼
(4)合并和继发症的治疗
3.处理原则
矽肺一经确诊,不论其级别,都应及时调离接尘岗位。应依据期别、肺功能损伤程度和呼吸苦难程度进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并给予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