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第 2 页: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第 3 页: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 4 页: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 |
第 5 页:第五节 移植排斥反应 |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侵犯全身各处关节滑膜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个体的易感性:
2、某些微生物(EB病毒、逆转录病毒等)的感染所致。引起交叉免疫反应,引起关节炎。
3、T细胞调控的免疫反应:透明软骨细胞产生的人软骨糖蛋白39与DR4多肽结合,诱发T细胞的活化—诱导血管反应、炎细胞渗出和积聚。
4、约80%以上的患者具有抗IgG Fc片段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指标。类风湿因子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病理变化
1、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小关节最常受累,多发性,对称性;组织学上,受累关节表现为慢性滑膜炎。
(1)关节滑膜水肿、增厚:增生的滑膜形成乳头,大量淋巴细胞(CD4+T细胞为主)、浆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形成淋巴滤泡。
(2)关节腔内纤维蛋白渗出,机化,纤维化,甚至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强直,畸形。
(3)血管新生明显
(4)处于高度血管化。关节软骨表面形成血管翳。
2、类风湿性血管炎:
(1)动脉各层广泛的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内膜增生、血管腔闭塞。
(2)较大的动脉受累,可引起器官梗死、肢体坏疽。
(3)细小动脉及终末动脉受累,可引起指(趾)缺血、内脏缺血或梗死、肺动脉高压等。
3、皮肤病变: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旁,最常见于尺骨压痛,鹰嘴等骨质突出的部位。
镜下:结节由类风湿肉芽肿(或称类风湿小结)构成:小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在外周为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