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休克
昏迷程度的评估
睁眼反应 |
语言反应 |
运动反应 |
自动张眼 4分 |
正确有条理 5分 |
服从指示作动作 6分 |
需要声音刺激 3分 |
交谈有错 4分 |
能认知疼痛刺激位置及作出抗拒 5分 |
需要痛觉刺激 2分 |
语言错乱 3分 |
对疼痛刺激作出退缩反应 4分 |
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1分 |
只有呻吟 2分 |
因疼痛刺激而屈曲身体 3分 |
|
没有声音 1分 |
对疼痛刺激肢体呈强直反应 2分 |
|
|
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1分 |
格拉斯哥昏迷程度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CCS)是根据患者眼睛、语言以及运动对刺激的不同反应给予评分,从而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判断。
三个部分的分数相加昏迷指数总分满分为15分,最低为3分。一般认为7分以下可判断为昏迷,分数越低昏迷越深。头部外伤病患的昏迷指数,13~15分病情为轻度,9~12分为中度,8分或更低是严重头部外伤。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现代的观点将休克视为一个序贯性事件,是一个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或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发展的连续过程。因此,应根据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休克的分类 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
⑴低血容量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
⑵心源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心脏泵功能衰竭,如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所致休克。
⑶分布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体循环阻力降低、正常或增高。感染中毒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均属于此类。
⑷梗阻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如肺血栓栓塞症所致休克。
休克指数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帮助判断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休克的临床表现和程度
分期 |
程度 |
神志 |
口渴 |
皮肤黏膜 |
脉搏 |
血压 |
体表血 管 |
尿量 |
估计失血量 | |
休克代偿期 |
轻度 |
神志清楚,伴有痛苦表情,精神紧张 |
口渴 |
开始苍白 |
正常,发凉 |
100次/分,尚有力 |
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 |
正常 |
正常 |
20%以下(80ml以下) |
|
中度 |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
很口渴 |
苍白 |
发冷 |
100~200次/分钟 |
收缩压为90~70mmHg,脉压小 |
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
尿少 |
20%~40%(800~1600ml) |
休克抑制器 |
重度 |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
非常口渴,可能无主诉 |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
阙冷(肢端更明显) |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
收缩压在70mmHg以下或测不到 |
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表浅静脉塌陷 |
尿少或无尿 |
40%以上(1600ml以上) |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CVP的正常值为0.49~0.98kPa(10cmH2O)。当CVP<0.49kPa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压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1.96kPa(20cm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不包含慢性疾病终末期发生的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粪。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血压和心率是关键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