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
急性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对胃内各种刺激因素的炎症反应,显微镜下表现为组织学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感染、药物、应激、乙醇、变质、粗糙和刺激性食物、腐蚀性物质、十二指肠液反流至胃内、缺血、放射、机械创伤。
(1)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或铁剂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或通过抑制环氧合酶而抑制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后者在维护黏膜屏障完整方面起重要作用。
(2)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Curling溃疡)、颅内病变(Cushing溃疡)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引起胃黏膜屏障受损。
(3)乙醇等直接破坏黏膜屏障。
(4)十二指肠液反流至胃腔,胆汁和胰液中的胆盐、磷脂酶A和其他胰酶破坏胃黏膜屏障。
(5)急性感染引起。
2.发病机制 损伤因子与防御因子间的平衡遭破坏,有害因素削弱了胃黏膜防御机制的某些成分。
诊断
根据病因(或诱因)、临床表现,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急诊胃镜检查,一般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腐蚀性胃炎急性期,禁忌行胃镜检查。胃镜表现:弥漫分布的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黏膜活检病理学特征:胃黏膜固有层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恢复期可见瘢痕形成和胃变形。
治疗
1.对症治疗(解痉止痛药缓解疼痛)、去除病因(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若为细菌感染所致,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2.抑酸剂 常规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4.合理饮食,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
5.出血明显者 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可采用冰生理盐水100——2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8——16mg口服或经胃镜止血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