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
1.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
(1)心肌收缩力减弱: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
(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静脉瘘等)。
2.诱因
(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维拉帕米、β受体拮抗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5)合并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静脉瘘等。
(6)其他:如水钠摄入过多。
感染、心律失常和治疗不当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诱因。
3.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心力衰竭的代偿心功能异常导致心力衰竭后,发生了一系列代偿反应:
①心脏局部:心腔扩张、心肌肥厚和心率增加。
②全身:在心功能代偿过程中,Frank-Starling机制、心室重构和神经体液的激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衰激活的两个关键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心室重构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扩张,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组成均有变化,这就是心室重构过程。当心肌肥厚不足以克服室壁压力时,左心室进行性扩大伴功能减退,最后发展至不可逆性心肌损害的终末阶段。
【备考攻略】
前负荷、后负荷几乎每年都会考到,重点需要掌握导致前、后负荷增加的疾病。
【易混淆】
前负荷——血量多;后负荷——阻力大,抓住这两个点就可以进行区分。
心力衰竭的类型
心力衰竭的分类
1.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3.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状态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前两者又可合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4.低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
【备考攻略】
此部分知识点直接考查的几率不大,但是会分别考查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的表现,也会考查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和治疗。所以分清楚是哪种类型的心衰是非常重要的。
【易错易混辨析】
注意区分心力衰竭可以按照四种不同的要求去分类,之间不能混淆,例如:不能说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左心衰和慢性心力衰竭,它们的分类要求是不同的,这里需要格外注意。
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分级
1.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Ⅰ级——无肺部啰音
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Ⅲ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急性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适用于慢性单纯左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气短、疲乏或心悸。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气短、疲乏或心悸。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气短、疲乏或心悸。
Ⅳ级——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有不适。休息时也有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3.按心力衰竭发展阶段分级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力衰竭的高发危险人群进展成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A、B、C、D四个阶段。
阶段A——为“前心衰阶段”,包括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但目前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阶段B——为“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瓣膜性心脏病、既往有心肌梗死史等。这一阶段相当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或NYHA心功能Ⅰ级。
阶段C——为“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或目前虽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但以往曾因此治疗过。这一阶段包括NYHAⅡ、Ⅲ级和部分Ⅳ级心功能患者。
阶段D——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如等待心脏移植),这一阶段患者预后极差。
【备考攻略】
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即便不单独出题,仍可以作为题干信息出现,重点需要掌握两种分级方法各自适应证。
【易错易混辨析】
Killip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适用范围不同,首先要区分使用哪种分类方式,之后再确定属于第几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