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吸肌的舒缩运动
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由于肺容量随胸腔容量周期性变化,造成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形成了压力梯度,使气体得以进出肺。胸腔容量变化是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运动又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活动引起的,所以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而此过程中形成的压力差则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3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 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 补吸气量 E时间肺活量
答案:E
解析:
由于肺活量的测定不限制呼气的时间,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即不能充分反映通气功能的状况。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是在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评价肺通功能较好的指标。
33、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A ABO血型抗体
B Rh血型抗体
C 抗Ig抗体
D 抗DNA抗体
E 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HLA抗体
答案:E
解析:由于成熟的红细胞表面既无HLA-Ⅰ类分子又无HLA-Ⅱ类分子,不会产生相应抗体,而白细胞与血小板带有HLA-Ⅰ/Ⅱ类分子,反复输血后会产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34、新生儿溶血症有可能发生于
A Rh-母亲首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
B Rh+母亲首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
C Rh-母亲再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
D Rh-母亲再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
E Rh-母亲首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
答案:C
解析:由子Rh因子不合〔即父亲为Rh+,母亲为Rh-,出生孩子为Rh+),引起新生儿溶血少见,在西方国家较常见,主要由于Rh母亲怀孕Rh+孩子,第一胎分娩过程中,孩子Rh+RBC可随产道进入母亲体内,母亲被Rh+红细胞免疫产生抗体(lgG型),假若母亲再次怀孕,仍见Rh+血型,就要在胎儿体内发生溶血,轻者出生黄疽,重者死胎。
35、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幽门梗阻的诊断依据
A 上腹部胀痛 B 呕吐酸酵宿食 C 胃型和蠕动波 D 清晨空腹振水声 E 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E
解析:幽门梗阻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伴蠕动波,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含发酵酸性宿食,大量呕吐后症状可缓解。严重呕吐后可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清晨空腹时胃内有振水音考虑本病。
36、关于应激性溃疡不正确的是
A 多发生于胃,也可累及食管
B 不会穿透胃壁全层
C 最明显的症状是呕血、柏油样便
D 可发生大出血
E 可发生于十二指肠
答案:B
解析:应急性溃疡加重时,可破坏胃壁全层而发生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
37、关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错误的是
A 红细胞数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B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减少
C 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常减低
D 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
E 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答案:E
解析: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数的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常减低,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
38、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削减的顺序是
A 躯干、臀部、四肢→腹部→面颊部
B 面颊部→腹部→躯干、臀部、四肢
C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
D 四肢→躯干→腹部→面颊
E 臀部→躯干→腹部→面颊
答案:C
解析: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精神萎靡,并出现各器官功能减退,易继发感染。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而表现出明显消瘦是本病的特点。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先在腹部、背部、臀部、四肢、面颊脂肪最后消失。
39、某小儿,2个月。足月顺产,母乳喂养,为预防佝偻病服用维生素D,每日补充的合理剂量是
A 200U B 400U C 2000U D 5000U E 10000U
答案:B
解析:婴幼儿期应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每天予维生素D400~800U。
40、6个月小儿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应怎样处理
A 补钙→止抽
B 止抽→补钙
C 维生素D→止抽→补钙
D 补钙→维生素D→止抽
E 止抽→补钙→维生素D
答案:E
解析:婴幼儿低钙性手足抽搐时,使用抗惊厥药物止抽是首要的治疗措施;其次是针对抽搐的原因一低钙进行补钙,使血钙升至正常水平,以防止近期的抽搐发生。补充维生素D促进患儿自身对钙吸收是对疾病的治本手段。在本题的选项中,除E的治疗程序正确外,其余均为错。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