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来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B 野生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C 病原体是RNA病毒
D 可经呼吸道传播
E 每年7~9月份为流行高峰
答案:E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野生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病原体是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RNA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5种,即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虫媒传播;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其中我国常见的黑线姬鼠传播者以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高峰,家鼠传播者3~5月为高峰,仅林区姬鼠传播者高峰在夏季,因此答案是E。
32、尿液检查下列哪项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最有价值
A 蛋白量 B 红细胞数 C 白细胞数 D 比重固定于1.010 E 颗粒管型
答案:D
解析:肾脏通过浓缩稀释功能来调节机体水的平衡,缺水则少排尿(浓缩尿)保留水分,水过多即多排尿(稀释尿)以防水肿。尿比重固定在1.010,提示肾失去浓缩稀释功能,保持着原尿(去蛋白后的血浆)的比重值。因此这是一项肾衰竭的很好指标。尿中红白细胞多少一般可提示其疾病性质与严重程度,如白细胞多,示感染性炎症重,红细胞多常为肾炎活动性高,但均不能提示肾功能情况。蛋白尿多少与导致通透性增加的机制有关。电荷屏障异常有蛋白尿,但常是可逆性,机械屏障改变而尿蛋白可不多,但常是持续难以恢复的。
33、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葡萄球菌 B 粪链球菌 C 大肠杆菌 D 变形杆菌 E 白色念珠菌
答案:C
解析:肾盂肾炎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及革兰阳性细菌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极少数为真菌、病毒、原生等病原体。
34、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 上行感染 B 血行感染 C 淋巴道感染 D 外伤直接感染 E 肾周围器官感染蔓延
答案:A
解析:肾盂肾炎时病原菌多由尿道进入膀胱,上行感染经输尿管达肾,也可经血行感染播散到肾。
35、下述情况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是
A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答案:B
解析:肾小球滤过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上述5个选项中只有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减少。A 和E项都使滤过增加。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肾小球滤过关系不大。
36、关于肾小管HC0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是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B 与H+的分泌有关
C HCO3-是以CO2扩散的形式重吸收
D 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
E Cl-的重吸收优于HCO3-的重吸收
答案:E
解析:肾小球滤过的HCO3有80%~85%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被重吸收的。CO2为脂溶性物质,极易跨膜扩散进入细胞,因而HCO3-比Cl-优先重吸收。HCO3-与小管内H+结合生成H2C03,
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肾小球病性高血压发生机制的是
A 钠、水潴留
B 血管内皮素分泌增多
C 肾素分泌增多
D 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
E 前列腺素生成减少
答案:B
解析.肾小球病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包括:①各种因素使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②肾实质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引起肾素依赖性高血压;③肾实质损害后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如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导致肾小球病性高血压,而血管内皮激素分泌与之无关。
38、呈现圆脸、厚背、躯干发胖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的特殊体型,提示
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 生长素分泌过多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D 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E 胰岛素分泌不足
答案:C
解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表现为躯体特定部位的脂肪沉积,即向心性肥胖。
39、肾上腺疾病中,以下为肾上腺髓质病变的是
A 库欣综合征 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 无分泌作用的皮质腺瘤 D 艾迪生病 E 嗜铬细胞瘤
答案:E
解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内成熟的神经嵴细胞(嗜铬细胞)。
40、关于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B 多为肾上腺增生所致,少数为肾上腺皮质腺瘤
C 肾上腺增生可为结节性和弥漫性
D 肾上腺皮质腺瘤多为单侧
E 肾上腺皮质腺瘤瘤体较大,直径多在5cm以上
答案:E
解析:肾上腺皮质腺瘤瘤体较小,直径多在1~2cm。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