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西 医: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2.理化因素:饮酒/饮食不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破坏胃黏膜屏障。
3.免疫因素:是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
4.其他:十二指肠液反流,慢性右心衰竭等导致黏膜损伤。
(二)病理:炎症、萎缩和化生。
二、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常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腹胀满、隐痛,嗳气,反酸,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加重。胃黏膜糜烂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可伴有消瘦、贫血等。
体征多不明显,可有上腹部压痛。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HP检查
2.胃液分析:①浅表性胃炎者胃酸分泌不受影响(正常或增高);
②萎缩性胃炎:A型胃炎则降低,严重者无胃酸;B型胃炎胃酸水平正常或降低。
3.血清学检查:A型胃炎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壁细胞抗体呈阳性,内因子抗体阳性率低于壁细胞抗体;
B型胃炎胃泌素水平常降低。
4.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是慢性胃炎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①浅表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色泽较红,边缘模糊,多为局限性,水肿与充血区共存,形成红白相间征象,黏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可有小的糜烂。
②萎缩性胃炎:则见黏膜失去正常颜色,呈淡红、灰色,呈弥散性,黏膜变薄,皱襞变细平坦,黏膜血管暴露,有上皮细胞增生或明显的肠化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二)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一般表现为发作性上腹疼痛,有周期性和节律性。X线钡餐可发现溃疡龛影或其间接征象。胃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
2.慢性胆囊炎: 表现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进食油脂食物常加重。B超可见胆囊炎性改变。
3.功能性消化不良 表现多样,可有上腹胀满,疼痛,食欲不佳等,胃镜检查无明显胃黏膜病变或轻度炎症。
4.胃神经症多见于年轻妇女,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全身症状。上腹胀痛的症状用一般对症药物多不能缓解,予以心理治疗或服用镇静剂有时可获疗效。胃镜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五、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戒除烟酒,注意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
2.减轻和消除损伤因子
(1)H.pylori治疗:根除Hp是治疗本病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2)制酸剂: H2受体拮抗刹/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有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为主要表现者。
(3)其他 :存在胆汁反流者,可选用胃动力剂。
3.增强胃黏膜防御 增强胃黏膜保护对胃炎治疗也相当重要。
4.对症处理
中 医: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一、中医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的病因以饮食、情志所伤、脾胃虚弱多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二、中医辨证
1.脾胃虚弱证
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满痞闷,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2.胃阴不足证
证候:胃脘隐痛、嘈杂,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加减。
3.肝胃不和证
证候: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每因情志不舒而病情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后稍缓,嗳气频作,泛酸嘈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4.脾胃湿热证
证候: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重肢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
方药:三仁汤加减。
5.胃络瘀血证
证候:胃脘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入夜尤甚,或有便血,舌暗红或紫暗,脉弦涩。
治法:化瘀通络,和胃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习题】
治疗慢性胃炎胃阴不足证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加减
B.四君子汤加减
C.三仁汤加减
D.益胃汤加减
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正确答案』D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