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巴斯德杆菌病
(一)发病原因
多杀巴斯德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多杀巴斯德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卵圆形,两端浓染,有荚膜,可用含血或正铁血红素培养基培养。
(二)发病机制
多杀巴斯德杆菌其传染流行情况还不很清楚。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可能最早是从伤口侵入。快速繁殖,引起强烈的炎性反应,导致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剧痛。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出血性败血症。
血证的并发症
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出血既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又是一个常见的体征,患者及家属一般均对此高度重视,常能做到快速求医诊治。;
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或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与出血同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以火热亢盛、阴虚火旺及正气亏虚证候为多见,所以掌握这三种证候的特征,对于血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菌血症的辅助检查
应从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体腔、关节间隙、软组织和病损的皮肤获取脓液或体液作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液培养应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应间隔1小时作2次血培养,每次应从不同部位静脉切开取血。2次血培养用于菌血症的初期诊断已足够,但阴性的染色或培养结果不能排除菌血症,特别是以前已接受过抗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症。这种最起码2次血培养的标本应取自经过适当准备的静脉切开部位。此外,还可对痰液,导管插入部位和伤口的标本进行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