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医师考试 > 中西医结合医师 > 医学综合笔试 > 中药学 > 正文

2020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考考点记忆口诀

来源:网络 2020-08-13 18:31:05 要考试,上考试吧! 执业医师万题库
“2020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考考点记忆口诀”供考生参考。更多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资料请访问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网,或关注微信“万题库执业医师考试”。

  1、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①被称为“呕家圣药”。

  2、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①被称为“夏月麻黄”。

  3、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①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②善治风寒夹湿证;③善治太阳头痛。

  4、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①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为治阳明头痛要药。

  5、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①善治巅顶头痛。

  6、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①为治鼻渊要药。

  7、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①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②小儿惊风。

  8、柴胡:解毒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①善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

  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①善治颈项强痛。

  10、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①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

  1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①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②尤善清中上焦湿热,肺火及上焦实热。

  1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①清中焦邪热而解毒;②心经实火,治心火亢盛;③为治湿热泻痢药药。

  1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①长于清下焦湿热;②清相火,退虚热如骨蒸盗汗。

  14、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①为治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②善散肺经热邪。

  15、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①有“疮家圣药”之称;②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1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①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乳痈要药。

  17、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①既清肺热,又消痈排脓,为治肺痈要药。

  18、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①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19、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①为治热毒血痢良药,如白头翁汤。

  20、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2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①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

  22、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①为治无汗骨蒸要药;②凉血止血,散瘀消斑;③善清肝火。

  23、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①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

  24、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①善清虚热,治有汗之骨蒸。

  25、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①为治积滞便秘要药,尤适于实热便秘;②善清泄上炎之火,兼能止血。

  26、独活:祛风湿,止痛,解毒。

  ①为治风湿痹痛的主药,凡风寒湿痹证,无论新旧皆可用,尤以腰下寒湿痹痛为宜;②治少阴头痛!

  27蕲蛇:祛风,通络,止痉。

  ①善走窜,祛风通络力强,透骨搜风,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②小儿急慢惊风;③破伤风。

  28、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①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之要药,如木瓜煎;②本品祛湿舒筋,为治脚气水肿的常用药;③化湿和中,缓挛急,治吐泻转筋。

  29、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①尤善治风湿顽痹;②中风半身不遂;③小儿惊风。

  30、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①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无论新久寒热均用,尤善热痹;②骨蒸潮热,疳积发热,为治虚热要药。

  3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①尤治湿热痹,也治风寒湿痹;②水肿脚气,尤治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3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①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症日久,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尤宜。

  33、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①为芳香化湿要药;②多治寒湿困脾证;③善治湿浊中阻之呕吐。

  34、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①治湿阻中焦如平胃散;②长于祛湿,湿痹证尤宜。

  35、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①长于行气,燥湿,为消除胀满要药,如平胃散。

  36、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①治脾胃虚寒吐泻;②气滞呕吐;③胎动不安。

  37、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尤善治疗胃寒呕吐。

  38、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①甘淡平和,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消肿要药。

  39、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①利湿健脾,功似茯苓,脾虚湿滞尤宜;②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40、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①利水作用较强,性寒能泄肾与膀胱之热,对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4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①尤宜治湿热淋证;②善清肝明目;③痰热咳嗽。

  ④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实大便,小便不利之水泻尤为适宜。

  42、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①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43、茵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①功专清利脾胃肝胆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疸要药。

  44、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退淋,解毒消肿。

  ①善消结石,善治石淋。

  45、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①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②散寒止痛较强,走而不守,尤善治寒痹痛剧。

  46、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①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47、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①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为治命门火衰要药;②引下元虚衰之上浮的虚阳回归故里,即引火归源。

  48、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①既散肝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要药;②善治厥阴头痛如吴茱萸汤;③治虚寒泄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49、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①治少腹冷痛,痛经,中焦虚寒气滞。

  50、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①治胃寒呕逆,脘腹冷痛,阳痿宫冷。

  51、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①治脾胃气滞,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痰要药。

  52、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①治肠胃积滞,湿热泻痢,气滞胸胁疼痛,胸痹以及脏器下垂。

  53、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①善行脾胃气滞,既为行气止痛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佳品;②善行大肠之滞气,治泻痢,里急后重,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54、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①治肝郁气滞、胁痛、腹痛,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②治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为妇科调经要药。

  55、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淤。

  ①消油腻肉食积滞要药。治产后瘀阻,痛经。

  56、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①善消米面薯芋谷类或淀粉积滞。哺乳期慎用。

  57、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①尤善消食,行气除胀。

  58、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之遗。

  ①消食化积较强,临床广泛用治各种食积及小儿疳积。

  59、使君子:蛔虫病,绕虫病,小儿疳积。

  ①最适用于小儿蛔虫病药物,忌与茶同服。

  60、槟郎: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①治肠道寄生虫病,对条虫疗效最佳;②善治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治泻痢后重。

  61、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①善治尿血,血淋,治血热出血证。

  62、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①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力较小蓟强,治吐血,咯血及崩漏。

  63、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①味苦主降,尤宜治下焦热的便血,痣血,血痢,崩漏等;②泻火解毒敛疮,为治烫伤之要药。

  64、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①治目赤,头痛,痔疮要药。

  65、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①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疗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淤,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②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③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④此外补虚强壮,可治虚损劳伤。

  66、茜草:凉血化瘀,止血,痛经。

  ①既凉血止血又活血行血,血热血瘀出血尤为适宜;②为妇科调经要药。

  67、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①味涩质黏,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可治体内外诸出血证,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②治烫火伤,手足皲裂,疮痈。

  68、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①能温经止血暖宫,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崩漏;②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于调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③治胎动不安,为安胎要药。

  69、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①活血行气,为“血中气药”,治血瘀气滞要药;②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③“上行头目”,“头痛不离川芎”为治头痛要药。

  70、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①治血瘀气滞诸痛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②为活血化瘀止痛良药,各种痛症均用。其作用卓著,药力持久。

  71、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①活血祛瘀,去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调经常用药;②血热瘀滞尤为适宜;③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证。

  72、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①为活血祛瘀,痛经止痛要药;②善治淤阻心腹胁痛;③善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要药。

  73、桃红: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①善泄血滞,祛瘀力强,为治多种淤血证的常用药。

  74、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①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活血祛瘀调经,作用平和,为经产要药。

  75、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①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为治经产痛要药;②性善下行,能利水通淋,活血祛瘀,治淋证;③苦泄下行,引火(血)下行,以降上亢之火,治头痛,眩晕,虫症,齿痛,吐纽。

  76、半夏:燥湿化痰,降气止呕,消痞散结,外痈消肿止痛。

  ①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②善治脏腑湿痰。为止呕要药,治各种原因的呕吐;③辛开散结,化痰消痞,善治脏腑湿痰。④内服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77、川贝母:消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①苦寒能清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②尤善治内伤久咳,为治燥痰热痰、咳嗽常用药。

  78、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①善清肺润燥,用治肺热咳嗽或痰热咳嗽;②治肺痈、肠痈、乳痈。

  79、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①辛散苦泄性平,专入肺经,化痰善开宣肺气,咳嗽无论寒热有痰、无痰均可用;②宣肺化痰,以排壅肺之浓痰,为治肺痈常药;③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之品。

  80、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①降肺气,兼有宣肺之功,为治咳喘要药。

  81、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①能止咳平喘,降气化痰,痰消气降则咳喘自愈。

  82、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①功专润肺止咳,咳嗽无论外感内伤,新久均用。

  83、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①凡咳嗽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皆用,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

  84、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①为治咳嗽要药,常与紫菀相须为用;②紫菀长于化痰,款冬花长于止咳。

  85、朱砂:清心镇惊,安胎解毒。

  ①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降火,重能镇怯,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

  86、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①质重镇惊安神,可治各种神志失常之患。

  87、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①长于治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和肠燥便秘。

  88、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①长于益肝血,善治心肝血虚志心神不宁、敛汗治虚汗。

  89、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①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为凉肝、镇肝要药。

  90、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①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善清肝火。为重镇降逆要药。①尤善降胃气而止呕,止呃、止噫;③治血热、崩漏、尤宜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91、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①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92、牛黄:化痰开窍,凉肝熄风,清热解毒。

  ①治口疮、牙痛、咽痛、痈疽疗毒,为清热解毒良药。

  93、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①既清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天麻钩藤饮;②有和缓息风止痉作用,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94、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①治各种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②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95、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①治顽固性偏正头痛,痉挛抽搐,风湿顽痹。

  96、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①治顽固性头痛,痉挛抽搐,风湿顽痹。

  97、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①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脑回苏要药;②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98、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①为拯危救脱要药。为治脾肺气虚主药;②既能补气,又能生津,风热病气津两伤者皆可用,如生脉散。

  99、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①治脾肺气阴两虚,为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

  100、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脉,托毒生肌。

  ①补脾气虚,为补中益气要药,如补中益气汤。

  101、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①治脾气虚证,为“补气健脾第1要药”;②善治脾虚气弱,卫外不固,表虚自汗。

  102、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①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要药。

  103、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①善治肾虚腰痛。治肝肾不足,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

  104、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①善活血祛瘀,壮骨强筋,续伤接骨,疗伤止痛。

  105、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①治肾虚滑精,遗尿尿频,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肾不纳气。

  106、菟丝子:补肾益精,益肝明目,止泻,安胎。

  ①治便溏泄泻,肾虚胎动不安,宫冷不孕,为平补阴阳之品。

  107、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①治血虚诸症,为补血圣药;②既补血活血又调经,为妇科补血调经要药;③为活血行气要药。

  108、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①治血虚诸症,为养血补虚要药;②治肝肾阴虚诸证,为补肾阴要药。

  109、阿胶:补血,益阴,润肺,止血。

  ①治血虚诸证,为补血要药;②善治血虚出血症,为止血要药。

  110、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①长于滋补肾阴,滋养肝阴。

  111、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①滋养之力不及龟板,长于退虚热,除骨蒸。

  112、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①性温而润,酸能收涩,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久咳虚喘要药;②善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证;③善治脾胃虚寒,五更泄泻,遗精滑精。

  113、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①味酸涩治久泻久痢,有良好的涩肠止泻作用;②蛔虫得酸则静,本品极酸,能安蛔止痛,和胃止呕如乌梅丸。

  114、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①治久泻久痢,久咳失音。

  115、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①既补肾益精,又温肾助阳,为平补阴阳要药;②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为固精止遗要药;③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元气虚脱要药。

  116、升药:拔毒,去腐。

  ①治痈疽溃后,脓出不畅,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湿疮,黄水疮,顽癣。有大毒。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顺利通过考试
了解2020医师资格资讯
下载医师笔试历年真题
了解医师资格经验技巧
下载2020医师资格试题

执业医师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精选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0-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汇总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责编:wangme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精选试题 ·智能练习
·智能评估 ·视频解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
共计769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18920人在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54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38471人在学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29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95人在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共计8422课时
讲义已上传
157826人在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1445课时
讲义已上传
3578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2年笔试考试:8月19-20日
报名时间 2022年1月12日-25日24时
准考证打印 一般考前1周开始
考试时间 8月19-20日(笔试考试)
成绩查询 考后1-2月公布(笔试考试)
证书注册 拿到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医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医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