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3 页:参考答案 |
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与二叶主动脉瓣等器质性心脏病。个别亦有发生于原无心脏病的基础上,本病病原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产硷杆菌和肠球菌等。少数为霉菌感染,其中以念珠菌为多。感染途径: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常与口腔手术有关,肠球菌常发生于泌尿道手术或流产分娩后,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霉菌感染常发生于心内手术后。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以心房内膜和心瓣膜最常受累,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严重病例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心瓣膜关闭缘可见单行赘生物,直径1~2mm,此为疣状心内膜炎。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风湿性心肌炎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心肌小动脉近旁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继而形成Aschoff小体。小体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大小不一,多呈梭形,最常见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后期,小体发生纤维化,形成梭形小瘢痕。
有时在儿童,渗出性病变特别明显,心肌间质发生明显水肿及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常引起心功能不全。
风湿性心肌炎常可影响心肌收缩力,临床上表现为心搏加快,第一心间低钝,严重者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心电图常见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病变波及房室结或迷走神经兴奋所致。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风湿病可以引起瓣膜,心肌,大血管等多处病变,而且急性风湿病最常见致死原因是风湿性心肌炎,因此危害最大的是心脏。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致病力弱的细菌引起,其致病菌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约占75%);其次为牛链球菌;根据此点,可选择本题的答案为C,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左房压力明显升高,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相继升高,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临床上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此时称左房失代偿期)。若压力上升过快过高,血浆和血细胞进入肺泡,临床将发生急性肺水肿,出现急性左房衰竭征象。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导致右室衰竭(称为右心室受累期)。单纯的二尖瓣狭窄不累及左心室。
但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病除二尖瓣狭窄外,还常累及主动脉瓣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后负荷增大,日久则失代偿,出现全心功能不全。
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早期时,左心室容量是正常或缩小的,故本题选A无疑议。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可累及心瓣膜,瓣膜上赘生物机化,可使瓣膜增厚、短缩、卷曲,瓣叶粘连,但不会发生断裂和穿孔。
E可以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二尖瓣狭窄: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心尖区S1亢进,是隔膜型二尖瓣狭窄的特征,若瓣膜增厚粘连严重、发生纤维化和钙盐沉积时,则瓣膜僵硬,活动能力减弱,S1减弱甚或至消失;二尖瓣开瓣音,是二尖瓣狭窄听诊的特征性改变,在心尖区和胸骨左缘3、4肋间最易听到,当二尖瓣叶纤维化或钙质沉积,弹性减弱或消失时,二尖瓣开瓣音消失;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呈递减-递增型的舒张期杂音,常伴有舒张期震颤,是二尖瓣狭窄最典型的体征。一般是狭窄越重,杂音时限越长,但严重狭窄时却听不到舒张期杂音,称“哑性二尖瓣狭窄”,是由于通过狭窄瓣口血流量很少所致。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弥散且呈高动力,向左下移位。
心音:S1减弱,系由于收缩期前二尖瓣部分关闭引起。S2主动脉瓣成分减弱或缺如,或表现为单心音,变狭,逆分裂。A2轻或消失。心底部常可闻及收缩期喷射音,可能与心输出量增加引起心主动脉突然扩张有关。心尖区可闻及S3奔马律,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有关。
心脏杂音:为与S2同时开始的高调哈气性递减型全舒张期杂音,坐位前倾和深呼吸时易听及;轻度返流时,杂音可限局在舒张早期,呈典型的高音调和吹哨音;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时,杂音为全舒张期,性质粗糙。当呈现乐音(鸽叫声)杂音时,提示主动脉穿孔和外翻。由原发性瓣膜病变所致者,杂间最易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若反流系升主动脉扩张所致者,杂音最易沿胸骨右缘闻及。在心底部常可闻及主动脉瓣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粗糙,为1/6-4/6级,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严重主动脉瓣返流者,在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和(或)晚期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有认为系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左心室舒张期压力快速增高,使二尖瓣口变窄,当血流快速前向流过二尖瓣口时产生。
9、
【正确答案】 D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马氏斑(McCallum)--当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累及左心房后壁的心内膜时,可引起内膜灶性增厚,粗糙,皱缩。形成如左房的McCallum斑。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schoff小体体积颇小,一般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多发生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心外膜、关节和血管等处少见。在心肌间质内者多位于小血管旁,略带圆形或梭形,其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①风湿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②Aschoff巨细胞(Aschoffgiantcell):含有1~4个泡状的核,与Anitschkow细胞相似,胞浆嗜碱性。以上两种细胞的来源尚有争论,但现代标记技术证明其为巨噬细胞源性。③小体内还有少量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此期经过约2~3个月。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阿少夫小体: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body),它可小到由数个细胞组成大到近1cm,以致眼观可见。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典型的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并提示有风湿活动。此期约2~3个月。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其次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最常见的一种,90%以上均发生于左室,常发位置是左心室前壁或侧壁近心尖处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和脑组织。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发生于脾、肾梗死灶呈锥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脏器表面,浆膜面常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梗死的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数日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而变成黄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由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取代。镜下呈缺血性凝固性坏死改变,早期梗死灶内尚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变,细胞浆呈均匀一致的红色,组织结构轮廓保存(如肾梗死)。晚期病灶呈红染的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形成。此外,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坏死组织常变软液化,无结构。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变早期,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并迁入内膜,亦可吞噬脂质形成平滑肌细胞源性和肌源性泡沫细胞。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光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所以A是正确的,BCD都不是早期病变了.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教材中描述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最为严重,依次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性粥样硬化症是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疾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