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疹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十个历史时期:
1. 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甲骨文疾育;史记剖腹产;周易孕育;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的胎教(最早),曲礼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2.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胎产书最早记载胚胎发育;内经:基础理论,临床病证,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3. 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本草经所收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姁,淳于衍(汉)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妊娠各期保健要点-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晚婚优育-南齐《褚氏遗书》
5. 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隋诸病源候论为病理学巨著,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唐经效产宝是现存产科最完备者;唐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方为卷首,为崇本之义。
6. 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置产科和产科教授;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内容全面、系统,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多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7. 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金元四大家;
8. 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万全《广嗣纪要》;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完备。对命门学说的发挥:赵献可《医贯》描述命门“水火”;张介宾《类经》。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
9. 清代、民国时期—中西汇通-清代:妇产科专著:傅山《傅青主女科》影响最大;萧赓六《女科经纶》;亟斋居士《达生篇》;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教科书-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唐容川《血证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开创近代中医教育新局面,创办中医专科学校。
10. 现代—医教研体系-⑴中医教育——全国先后创办26所中医院校,多层次的高等教育;⑵理论研究——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妇科“肾主生殖”、“产后多虚多瘀”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发挥;⑶诊治技术——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疗效,探究机理;⑷中医走向世界,世界研究中医,关注中医妇科学。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