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概说:简介阴阳学说的概念、主要观点及其在中医学中应用的概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重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和阳,既可以标示一对相互关联又对立相反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相反的两个方面。
二、阴阳概念的源流(略讲)
(一)阴阳原始概念的出现
(二)阴阳哲学概念的产生
(三)阴阳学说的形成
三、事物的阴阳属性
(一)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重点)
1.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条件
划分事物的阴阳属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相互关联性,二是对立相反性。
2.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标准——阴阳的特性
(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干燥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湿润的、晦暗的、抑制的、衰退的都属于阴。
(2)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其不同的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所在空间和时间等,与其对立面相比较,以阴阳的特性为标准来确定的。
3.事物阴阳属性划分举例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难点)
1.如果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层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举例。
2.如果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比较的对象变了,则它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这就是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阴阳属性相互转化(亦称“阴阳的相互转化性”);举例。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亦称“阴阳的无限可分性”);举例。
(3)事物的阴阳属性可因其比较对象(也称为“参照物”)的改变而改变;举例。
(三)事物阴阳属性的标示方法
1.阴阳两分法
2.阴阳三分法
四、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
(一)阴阳对立制约
1.含义
(1)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属性相反的阴和阳两个方面(举例)。
(2)阴阳制约,是指在属性相反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会出现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相互排斥的情况(举例)。
2.意义
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举例)。
3.人体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出现的主要病理变化
(1)制约太过
(2)制约不及
(二)阴阳互根互用
1.含义
(1)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举例)。
(2)阴阳互用,是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情况(举例)。
2.人体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失常出现的主要病理变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
(三)阴阳交感与互藏
1.阴阳交感
(1)含义: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2)意义: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3)机理:由于阴阳互藏而导致阴阳二气不断地进行升降运动,并且达到和谐的状态。
(4)发生阴阳交感的前提条件:“运动”与“和谐”。
2.阴阳互藏
(1)含义: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2)意义:①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来源;②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③还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四)阴阳消长
1.含义: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是量变的过程。
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消长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原因:导致阴阳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3.形式
(1)阴阳互为消长:包括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长阳消和阳长阴消,是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举例)。
(2)阴阳皆消皆长:包括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长和阳随阴长,是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举例)。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