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医师考试 > 中医医师 > 医学综合笔试 > 中医基础理论 > 正文

2014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析(4)

来源:考试吧 2014-03-20 9:42:2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中医执业医师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4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析”,方便广大考生备考,更多考试复习资料可关注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频道!

经络

  1.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2)络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3.十二经脉:

  (1)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2)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与其相为表里的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与其同名的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与其相为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走向腹、胸,与手三阴经交会。

  故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3)分布规律 :在四肢部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4)表里关系:按脏腑表里关系配属。

  (5)流注次序:手少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

  (6)循行部位:《灵枢·经脉》记载

  4.奇经八脉

  (1)含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2)生理作用:一是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三是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的关系较为密切。

  (3)督脉、冲脉、任脉均起于胞中,称“一源三歧”;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脉;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阴维脉维络诸阴,阳维脉维络诸阳。

  5.经别

  (1)循行特点:离、入、出、合。

  (2)生理功能: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位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体表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的联系。

  6.别络

  (1)含义: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共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分布于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

  (2)生理功能: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体表联系,同时加强人提前、后、侧面络脉的统一联系。

  7.经筋: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8.皮部: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

  9.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感应传导作用。

  (4)调节机能平衡。

  10.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

  (2)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归经理论和“引经报使”理论。

防治原则

  一、预防

  1.未病先防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调摄精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加强锻炼、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和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2)防治病邪的侵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和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二、治则

  1.概念: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治则是指导治法的总则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2.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本和标是相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可以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主次关系。

  (1)正治与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①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正治法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病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②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从,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治标与治本:

  ①急则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

  ②缓则之气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意义。

  ③标本兼治:标病本病并重时用。

  三.扶正与祛邪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关系:

  扶正即是扶住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多用补虚之法;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多用泻实之法。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2)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

  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或兼扶正反会助邪之证。

  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者,因兼以攻邪反更伤正。

  四.调整阴阳

  (1)损其偏盛:治热以寒(热着寒之);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偏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五.调整脏腑功能: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道理,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六.调理气血关系

  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气虚致血虚或气血两虚者,治以气血双补,以补气为主;气虚血瘀,治以补气行血;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治以补气摄血;血脱者,急以补气固脱。

  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选择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原则。“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选择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3)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的不同特点,选择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

  相关推荐: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辅导汇总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强化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复习辅导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精选试题 ·智能练习
·智能评估 ·视频解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
共计769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18920人在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54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38471人在学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29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95人在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共计8422课时
讲义已上传
157826人在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1445课时
讲义已上传
3578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2笔试考试时间:8月19-20日
报名时间 2022年1月12日-25日24时
准考证打印 一般考前1周开始打印
考试时间 8月19-20日(笔试)
成绩查询 一般考后1-2月公布(笔试)
证书注册 拿到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医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医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