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经络系统的组成 |
13 |
0 |
1 |
十二经脉 |
9 |
0 |
4 |
奇经八脉 |
6 |
0 |
1 |
奇经八脉 |
1 |
0 |
0 | |
十五络脉 |
0 |
0 |
0 |
十五络脉 |
1 |
0 |
0 | |
十二经别 |
2 |
0 |
1 |
—— |
|
|
| |
十二经筋 |
0 |
0 |
0 |
十二经筋 |
0 |
0 |
0 |
知识要点
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名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在十二经脉命名中包括了“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内容(执业2001/2003)。
2.十二经脉的分布
(1)四肢部分布: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执业2002,助理2001/2002/2003)。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是足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头面躯干部分布:手三阴经行于胸部两侧,太阴行于第三侧线上段,厥阴行于两乳之旁,少阴行于两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关节前后、颈部外侧至面部,阳明行于肩前、颈外侧前缘,至下齿达鼻旁;少阳行于肩上、颈外侧中间,绕耳后达头部侧面直至眉梢;太阳行于肩后、肩胛冈上下、颈外侧后缘,至耳后入耳出耳前达面部。足三阳经行于头面躯干之前侧后三面,阳明行于前面至胸腹部,少阳行于头侧至胁肋部,太阳行于顶项至背腰部。足三阴经皆行于胸腹部,太阴行于第三侧线,厥阴绕阴器上至胁肋部,少阴行于脐旁0.5寸第一侧线(助理2000)。
3.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助理2006),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助理2000),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环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跗上斜趋足大趾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过于鼻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均通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5.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助理2006)。
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名称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助理2000) 。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1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3.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执业2001,助理2006),“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十五络脉
1.十五络脉循行分布特点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十二经脉的别络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表里经脉;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助理2006) 。
2.十五络脉的作用 十五络脉的作用为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又称“别行之正经”,是正经别行深人体腔的支脉。经别的流注特点可以概括为“离(别)”、“入”、“出”、“合”。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离别,再深入胸腹。阳经经别在进入胸腹后都与其经脉所属络的脏腑联系,然后均在头项部浅出体表。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故有“六合”之称。十二经别的作用是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扩大经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活学活用
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六条阳经在头部汇聚,因此,头称为“诸阳之会”。
经脉循行与心无关的是哪一项?(手厥阴经、手少阴经、手太阳经、手阳明经、足少阴经)“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因此循行与心无关的是手阳明大肠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