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单元 头面躯体病证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下列常见病的辨证、治法、处方、操作:头痛、面痛、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痹证 |
1 |
1 |
0 |
下列常见病的辨证、治法、处方、操作:头痛、落枕、漏肩风、腰痛、痹证 |
0 |
2 |
0 |
知识要点
头痛
1.外感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2.内伤头痛
(1)实证: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执业2001/2003/2006,助理2002/2004);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面痛
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和风池。
配穴: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加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
操作: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
落枕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病人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漏肩风
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操作: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先刺远端配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病人运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
肘劳
治法: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阿是穴。
配穴:手阳明经筋证者,加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手太阳经筋证者,加阳谷、少海;手少阳经筋证者,加外关、天井。
操作:毫针泻法。在局部压痛点采用多向透刺,或做多针齐刺,得气后留针,局部可温和灸或加低频电针。网球肘局部疼痛明显者,可用隔姜灸。
腰痛
治法: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 (助理 2006);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操作: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灸法。
痹证
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取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助理 2006);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