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音的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①心音强度的改变:第一心音增强多因心肌收缩力增强所致,可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心室肥大时;第一心音减弱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所致,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等。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是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所致,可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硬化者。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是由于肺动脉高压所致,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肺心病等。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②心音性质改变:当心肌受损时,第一心音可失去原有的特征而与第二心音相似,同时心脏搏动加速,心脏收缩和舒张期的时间也几乎相等,此时听诊心音酷似钟摆“滴答”声,称为“钟摆律”。如心率超过120次/min以上,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多见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
8.奔马律与开瓣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临床意义较大,为心室扩张及心肌高度衰竭(特别是左心室)的表现。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二尖瓣关闭不全、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
(2)二尖瓣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时,于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一个音调较高而清脆的附加音,该音一般在胸骨左侧第3、4肋间、心尖或两者之间最易听到。它的出现表示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具一定的弹性,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参考条件之一。
9.心脏杂音
(1)杂音产生机制是由于血流加速或紊乱,在心腔或大血管内形成漩涡,引起心壁或血管壁的震动所致。
①血流加速,见于健康人运动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瓣膜口狭窄,包括器质性狭窄和相对性狭窄。
③瓣膜关闭不全致血液反流,包括器质性关闭不全和相对性关闭不全。
④异常通道,心脏内或大血管间异常通道,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⑤心腔内有漂动物,如心内膜炎时心内膜上的赘生物或心脏内断裂的腱索,干扰血流并产生漩涡,可以引起杂音。
⑥大血管腔瘤样扩张,血流自正常的血管腔流入扩大的部分时产生湍流场而出现杂音,如动脉瘤。
(2)杂音的特征:
①杂音最响的部位:一般说来,杂音在某瓣膜听诊区最响,提示该听诊区相应的瓣膜有病变。
②出现的时期:发生在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者,称为收缩期杂音,发生在第二心音与下一心动周期的第一心音之间者,称为舒张期杂音。
③杂音的性质:一般器质性杂音常是粗糙的,而功能性杂音则常为柔和的。
④强度和形态:一般说来,2级以下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多为功能性,3级以上杂音多属器质性,但杂音的强度不一定与病变严重程度成正比。舒张期杂音均为器质性杂音。
杂音有的开始较强而渐减弱消失,称为递减型,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有的开始时较弱而渐增强,称为递增型,如二尖瓣狭窄;有的开始较弱并逐渐增强,然后又逐渐减弱消失,称为递增递减型,如主动脉瓣狭窄。
⑤传导的方向:根据杂音的最响部位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来源及其病理性质。
⑥与体位的关系:深呼吸、运动后或采取特殊体位进行听诊,可使某些杂音增强,如二尖瓣疾病的杂音于左侧卧位时易听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坐位稍前倾,特别是深呼气末屏住呼吸时,更易听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卧位深吸气时较清楚。
(3)各瓣膜区常见杂音的临床意义:
①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区:可因器质性或功能性或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所引起。
主动脉瓣区:器质性或相对性主动脉瓣狭窄。
其他部位:室间隔缺损时,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收缩期震颤。
②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时,可在心尖部听到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可发生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称奥-弗杂音。
主动脉瓣区:见于器质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区:二尖瓣狭窄时因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动脉扩张,而引起肺动脉瓣的相对性关闭不全。在肺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期杂音,称格-斯杂音。
三尖瓣区:见于三尖瓣狭窄。
③连续性杂音:此种杂音在心脏的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可听到,其间无间断。例如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在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域听到连续性杂音,在收缩期声音加强,并有连续性震颤。在一个瓣膜区如同时听到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又称两期性或双期性杂音,与连续性杂音不同),应认为此瓣膜有两种病变。
10.心包摩擦音 通常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较易听到(执业2001/2002/2004,助理2006)。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主要为屏住呼吸时胸膜摩擦音消失,而此时心包摩擦音仍可听到。
11.血管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1)视诊:
①肝-颈静脉反流征:在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按压其右上腹部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充盈更为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助理2000),是右心功能不全重要征象之一。
②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与病人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症贫血、甲亢等。
(2)触诊:
①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动脉导管未闭等。
②交替脉: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③重搏脉:可见于伤寒或一些长期热病。
④奇脉: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在呼气终了时变强,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⑤无脉: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
(3)听诊:
①枪击音与杜氏(Duroziez)双重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将听诊器胸件放于股动脉处,可听到“嗒……嗒”音,称为枪击音。如再稍加压力,则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双重杂音,称为杜氏双重杂音。也见于在甲亢、贫血(助理2000)、高热病人。
②其他血管杂音。
(4)周围血管体征:如头部随脉搏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甲亢等。
12.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可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到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期杂音(执业2001/2002/2004/2005,助理2002/2004),可有第一心音亢进、二尖瓣开瓣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可出现分裂。左侧卧位呼气末时较清楚。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后期亦可向右扩大,心腰部亦稍扩大。心尖部有较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范围较广,向左腋部或左肩胛下角传导,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3)主动脉瓣狭窄:颜面苍白,心尖搏动可增强,并向左下移位。主动脉瓣区常可触到收缩期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可听到粗糙的收缩期递增递减型杂音,并向颈部传导(助理2001/2003)。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有水冲脉,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明显呈靴形(助理2005),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在主动脉瓣区可听到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并向心尖部传导(助理2001/2003)。如有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可在心尖部出现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可听到枪击音及Duroziez双重杂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