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妇科疾病的治疗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常用内治法 |
0 |
0 |
0 |
中医妇科急症治疗 | |||
常用外治法 |
0 |
0 |
0 |
— |
本单元内容为2006年中医执业大纲修改以来新增加的内容,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医妇科急症(血崩证)治疗上。助理医师考试对这部分内容不要求掌握应用。
知识要点
常用内治法
1.调补脏腑
(1)滋肾补肾:包括补益肾气、温补肾阳和滋肾益阴3个方面。
(2)疏肝养肝:包括疏肝解郁、疏肝清热、养血柔肝和清热利湿4个方面。
(3)健脾和胃:健脾法包括健脾养血、健脾除湿、补气摄血和健脾升阳4个方面;和胃法包括和胃降逆和清胃泄热2个方面。
2.调理气血
(1)理气法:包括理气行滞和调气降逆2个方面。
(2)调血法:包括补血养血、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4个方面。
3.温经散寒
4.利湿除痰:当分别治以利水渗湿、清热利湿、化痰除湿各法。
5.调治冲任:为施治妇科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6.调养胞宫
7.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常用治法有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和针刺调治促进排卵。
常用外治法
1.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及软化局部组织的治疗作用 适用于阴疮、阴痒、阴痛、外阴白色病变、带下量多、小便淋痛、子宫脱垂合并感染等。
2.外阴、阴道冲洗 以药液直接冲洗外阴、阴道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常用于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引起带下病、阴痒的治疗,以及阴道手术前的准备。
3.阴道纳药 将中药研为细末或制成栓剂、片剂、泡腾剂、胶囊剂、涂剂、膏剂等剂型,纳入阴道,使之直接作用于阴道或宫颈外口等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除湿止带、祛腐生肌等治疗作用的治法。常用于带下病、阴痒、阴道炎、宫颈糜烂或肥大、宫颈原位癌、子宫脱垂等。
4.贴敷法 贴敷法是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取得治疗作用的方法。可用于外阴血肿、溃疡、脓肿切开,也可用于乳痈或回乳,还应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等。
5.宫腔注入 将中药制成注射剂,常规外阴、阴道、宫颈消毒后,将药剂注入宫腔及输卵管腔内,以了解输卵管畅通情况,或治疗宫腔及输卵管粘连、阻塞造成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本法能使宫腔及输卵管腔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消炎,促进粘连松解及吸收,以及加压推注的钝性分离等综合治疗作用,已成为目前治疗宫腔、输卵管阻塞或粘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6.肛门导入 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内,或浓煎后保留灌肠,达到润肠通腑、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瘕散结等目的。本法有利于盆腔、胞中积液、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以及产后发热、大便秘结等病证的治疗。
7.中药离子导入 此法是运用中药药液,借助药物离子导入仪的直流电场作用,将药物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导入盆腔或胞中,并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使药效得以充分地发挥,用以治疗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妇科术后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外阴炎等。
8.介入治疗 妇科领域中现阶段主要开展有经阴道、子宫、输卵管注射药物,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术、经皮穿刺局部灌入或注射药物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