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急证治疗
1.血崩证 可由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类月经病,或堕胎、小产、前置胎盘、显性出血性胎盘早剥等妊娠疾病,或产后血崩、晚期产后出血,或子宫肌瘤等多种中西医妇科疾病引起(执业2006)。此外,血液病所致的经期血崩,甚或外伤也可导致。治以止血为首务,同时注意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厥脱。
(1)辨证用药:血热而崩,可选用牛西西注射液(《药剂学与制剂注解》)、贯众注射液(《药物制剂注解》)、断血流片。血瘀而崩,常选用三七注射液(《常用药物制剂》)。脾虚气弱或肾阳不足者,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若属肾阴虚,可选用生脉或参麦注射液。内服中药时,佐用相应止血药也能起到减少或控制出血的作用。
(2)辨病施治:一般而言,经病血崩者,当固冲止血,可辨证结合相应止血方药治之;若属妊期、产后或妇科杂病引起的如崩下血证,首应辨病识证,采取药物止血或综合方法急治之。
(3)西药治疗:常用西药有氨甲环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静脉缓注或肌内注射。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也可采用激素止血。而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可应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类宫缩剂减少出血。
2.急腹症 能引起急性下腹痛的主要有原发性痛经、经间期(排卵期)腹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流产、异位妊娠、隐性出血型胎盘早期剥离、卵巢破裂、卵巢囊肿破裂、子宫破裂、急性盆腔炎、急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等。
(1)辨证用药:血瘀而痛,可选用田七痛经胶囊、血竭胶囊口服,或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延胡索注射液肌内或穴位注射。寒凝致痛,可用当归注射液肌内或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湿热壅滞,可用野木瓜注射液肌内注射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2)针灸:气滞者,针气海、太冲、血海、三阴交;寒凝,中极、地机、关元、水道,针灸并施;湿热,针阳陵泉、行间、次髎。(参见《针灸治疗学》)
3.高热证 妇科疾病中可见高热证的,有因经期或产褥期感受风热、暑热、湿热、湿毒、邪毒之邪而起,也有因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所致。对高热证的处治,首应明确诊断,辨证求因或尽快查出病原体或作出病原学诊断,但“退热”是当务之急,其治疗措施有:
感冒清热冲剂、重感灵等中成药口服,柴胡注射液、青蒿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鱼青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肌内注射,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解热。冷湿毛巾或冷袋冷敷,25%~50%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可配合使用。
高热持续,体温达40。左右,宜中西药结合治疗。如用氯丙嗪25~5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或地西泮(安定)10~20 mg,静脉滴注;可同时予以地塞米松5~10 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后,继以10~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
属乳腺炎已成乳腺脓肿者、确诊盆腔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感染性流产者,可据阴道出血量及感染控制的情况,择时手术清除残留组织。
4.厥脱证 厥脱证,是指厥证并发脱证而并称者,是一种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唇苍白,四肢厥冷或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症。
(1)中药治疗:因血崩而厥脱,可急用参附注射液、参附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丽参注射液、积实注射液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因高热证而致厥脱,可用参附青注射液、升压灵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等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也可用安宫牛黄丸鼻饲给药。
(2)针灸治疗:常用素髎、内关、涌泉穴,备用水沟、足三里、十宣、百会、合谷穴。
(3)西医药处理:①失血性休克。争取就地急救,病人保持平卧位,或头胸部和下肢均抬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给氧。尽快针对出血原因,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快速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预防肾衰,保护肾功能。②感染性休克。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适当地补液扩容;纠正酸中毒;在补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加用扩血管药如多巴胺、间羟胺或氢溴酸山莨菪碱;有心肌乏力乃至心衰表现应给予快速强心剂;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在有效抗感染药物已经输入的前提下,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可以明显减少补液量和缩短纠正休克的时间;同时注意预防肾衰,保护肾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