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妊娠病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概述 |
6 |
0 |
0 |
概述 |
0 |
0 |
0 |
妊娠恶阻 |
3 |
7 |
2 |
妊娠恶阻 |
2 |
3 |
1 | |
妊娠腹痛 |
0 |
0 |
0 |
妊娠腹痛 |
0 |
0 |
0 | |
异位妊娠 |
1 |
4 |
0 |
异位妊娠 |
1 |
0 |
0 | |
胎漏、胎动不安 |
3 |
9 |
0 |
胎漏、胎动不安 |
1 |
5 |
0 | |
堕胎、小产 |
0 |
0 |
0 |
— |
0 |
0 |
0 | |
滑胎 |
0 |
5 |
0 |
— |
0 |
0 |
0 | |
胎萎不长 |
0 |
0 |
0 |
— |
0 |
0 |
0 | |
子满 |
0 |
0 |
0 |
— |
0 |
0 |
0 | |
子肿 |
1 |
6 |
1 |
子肿 |
0 |
1 |
1 | |
妊娠小便淋痛 |
0 |
6 |
0 |
妊娠小便淋痛 |
1 |
0 |
0 | |
妊娠小便不通 |
0 |
0 |
0 |
妊娠小便不通 |
0 |
0 |
0 |
本单元妊娠病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子肿等章节,“妊娠腹痛”、“胎萎不长”、“堕胎、小产”、“子满”等是2006年大纲修改以来新增加的内容,尚无考题。
知识要点
概述
1.定义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2.妊娠病的范围 常见的妊娠病有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满、子肿、子晕、子痛、子嗽、妊娠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瘙痒症、妊娠贫血、难产等(执业2006)。
3.妊娠病的发病机制
(1)阴血虚:由于受孕以后,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致使母体阴血偏虚,阳气偏亢,因而上逆而发病。
(2)脾肾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胎赖血养,若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胎失所养,若脾虚湿聚,则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为病;肾虚则胎失所系,胎元不固。
(3)冲气上逆:孕后经血不泻,聚于冲任子宫以养胎,冲脉气胜。冲脉隶于阳明,若胃气素虚,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呕恶。
(4)气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由于胎儿逐渐增大,影响气机升降,易导致血瘀水停而为病(执业2001/2003)。
4.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其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执业2006)。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补肾为固胎之本,培脾为益血之源,本固血充,胎孕可安。如母体有病,当先祛病,或适当辅以补肾培脾,使病去胎自安。如胎坠难留,或死于腹中,安之无益,反而有损母体者,则宜下胎以益母。
5.妊娠期间用药的禁忌 在具体选方用药时,有“汗、下、利”三禁之戒。故凡峻下、滑利、破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之品,须慎用或禁用,以免伤胎害胎(执业2002/2004),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但应本着“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
妊娠恶阻
1.定义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助理2004),又称“子病”(助理2005)。
2.病因病机 发生妊娠恶阻的主要病因为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发病机制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执业2001/2003,助理2005)。
3.辨证论治 见表8-24。
表8-24 妊娠恶阻各型主症、治法及代表方剂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方剂 |
脾胃虚弱 |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口淡,呕吐物为清涎,或食入即吐,神疲思睡,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执业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
香砂六君子汤 |
肝胃不和 |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呕吐酸水苦水,不思饮食,胸胁胀满,嗳气叹息,头胀而晕,心烦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执业2000/2003/2006) |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
苏叶黄连汤(执业2005,助理2005) |
妊娠腹痛
1.定义 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也称“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
2.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郁、血瘀、血虚、虚寒,以致胞脉、胞络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胞脉、胞络,尚未损伤胎元。
3.辨证论治 见表8-25 。
表8-25 妊娠腹痛各型主症、治法及代表方剂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方剂 |
血虚 |
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 |
养血安胎止痛 |
当归芍药散 |
气滞 |
妊娠后小腹胸胁胀痛,或小腹胀痛,情志抑郁,嗳气吐酸,或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滑 |
疏肝解郁,养血安胎 |
逍遥散 |
虚寒证 |
妊娠后小腹冷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面色白,形寒肢冷,纳少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滑 |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
胶艾汤 |
血瘀证 |
妊娠后小腹常感隐痛不适,或刺痛,痛处不移,或宿有痛瘕,舌暗有瘀点,脉弦滑 |
养血活血,补肾安胎 |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
异位妊娠
1.定义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以往习称“宫外孕”。但两者含义稍有不同,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2. 临床表现 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之前表现为停经后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尿妊娠试验阳性,脉弦滑。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表现为:①停经史。②突发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常伴恶心、呕吐(执业2002/2004,助理2006)。③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褐。④晕厥与休克。⑤下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当内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⑥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子宫颈有明显举痛和摇摆痛,子宫稍大而软,内出血多时,子宫可有漂浮感。子宫一侧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有触痛。在陈旧性宫外孕时可在子宫直肠窝处触到半实质性压痛包块,边界清楚,并且不易与子宫分开,日久血肿包块机化变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