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肺胀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概述 |
0 |
0 |
0 |
辨证论治 |
1 |
7 |
0 |
病因病机 |
3 |
0 |
0 |
转归及预后 |
0 |
0 |
0 | |
诊断和类证鉴别 |
0 |
0 |
0 |
—— |
|
|
|
中医执考中,肺胀的辨证论治考的较多,尤其以其中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的最多。2006年大纲中增加了肺胀的转归及预后,但未设考点。助理考试对本单元不作考查。
知识要点
概念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久病肺虚,痰浊潴留,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加剧。
2.病机 久病肺虚,长期吸烟的复感外邪,使肺之体用俱损,呼吸出人不利,痰瘀阻塞气道,肺气壅滞,气过肺间,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与血瘀相互影响,相兼成病(执业2002/2004)。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多以标实为急。感邪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早期多属气虚、气阴两虚,由肺而及脾、肾;晚期气虚及阳,以肺、肾、心为主(执业2006),或阴阳两虚,但纯属阴虚者罕见。
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为喘息急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憋闷等。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病久可见面色、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水肿、胸水、腹水,甚至喘脱等危重证候,严重者可见昏迷、抽搐或出血等症。
3)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10~20年形成本病,本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4)常有诱发因素,多由外感诱发,其次过劳、易怒、炎热也可诱发。
治疗原则
治疗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或
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辨证论治
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见表6-10。
表6-10各型肺胀的主症及治法
分型 |
主症 |
治法及方药 |
痰浊壅肺 |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执业2001) |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 ||
痰热郁肺 |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咳。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
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 ||
痰蒙神窍(执业2005) |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瞤动,抽搐,咳逆喘促,咳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
涤痰、开窍、息风 |
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执业2003) | ||
肺肾气虚(执业2005) |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至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 ||
阳虚水泛 |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咳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发绀,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执业2002/2004) |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执业20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