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
5 |
0 |
0 |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
1 |
0 |
0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10 |
0 |
0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7 |
0 |
0 |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5 |
0 |
0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
0 |
0 |
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中,考题主要集中在互根互用、消长中,阴阳的制约有少量试题。而2006年以来大纲中增加的“阴阳的交感与互藏”、“阴阳的自和与平衡”尚未有题目出现。
知识要点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2.阴阳学说 是研究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
3.事物的阴阳属性 见表1-1。
表1-1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性 |
空间 |
时间 |
季节 |
温度 |
湿度 |
重量 |
性状 |
亮度 |
事物运动状态 | ||||||||
阳 |
上 |
外 |
左 |
南 |
天 |
昼 |
春夏 |
温热 |
干燥 |
轻 |
清 |
明亮 |
化气 |
上升 |
动 |
兴奋 |
亢进 |
阴 |
下 |
内 |
右 |
北 |
地 |
夜 |
秋冬 |
寒凉 |
湿润 |
重 |
浊 |
晦暗 |
成形 |
下降 |
静 |
抑制 |
衰退 |
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性的一面。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②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执业2001/2003),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执业2006)。③比较的对象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制约,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对抗、相互削弱,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温。
阴阳双方的制约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功能之亢奋为
阳,抑制属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则标志疾病的产生。
2.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故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执业2006,助理2000/2002/2004)、“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助理2000/2002/2004)”。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即“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助理 2003)”。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执业2006)”。
3.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的交感互藏,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4.阴阳消长 阴阳的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变化之中。其形式表现为如下两种:
(1)互为消长。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基本形式:阳长阴消(执业 2006)、阴长阳消,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如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到立春为阴消阳长的过程(执业2001/2003)。
(2)皆消皆长。原因: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基本形式: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消、阳随阴消。
5.阴阳转化 阴阳的转化,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执业2000,助理2002/2004/2005),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阴阳的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内经》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执业2002/2004,助理2000)”,“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执业2005,助理2005)”来阐释阴阳转化的机制。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
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6.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见表1-2
表1-2阴阳与人体组织结构关系表
阳 |
上部 |
体表 |
背 |
四肢外侧 |
六腑 |
皮肉 |
手足三阳经 |
阴 |
下部 |
体内 |
腹 |
四肢内侧 |
五脏 |
筋骨 |
手足三阴经 |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执业2005)。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助理2006);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执业2002)”。 |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1)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受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
(2)精与气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学说用来阐释人体的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和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两方面。
(1) 阴 阳偏胜(盛): 阳盛则阴病 (阳盛消耗体 内阴液)、 阴盛则阳病(阴盛消耗体内阳气)(助理 2001/2003/2006)。阴阳偏胜(盛)所形成的病证是实证,阳盛则热(实热证)、阴盛则寒(实寒证)(执业2005)。
(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证),阴虚则热(虚热证)。
4.用于疾病的诊断
(1)概括四诊资料:见表1-3
表1-3四诊资料所得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
|
色泽 |
声息 |
症状 |
脉象 |
病变部位 |
阳 |
黄、赤,色泽鲜明 |
语声洪亮,呼吸有力 |
身热,口干而渴,躁动不安 |
寸,至者,数者,浮大洪滑 |
在表在外在上 |
阴 |
青、白、黑,晦暗 |
语声低微,呼吸微弱 |
口润不渴,蜷卧静默 |
尺,去者,迟者,沉涩细小 |
在里在内在下 |
(2)概括疾病证候:在辨证中,一般首先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纲领,而在八纲之中又以阴阳为总纲,即以阴阳统帅表里、寒热、虚实。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
5.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①阴阳偏胜(盛):阴阳偏胜形成的是实证,总的治疗原则是“实者泻之”,即损其有余。
阳邪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兼阴虚配以滋阴)。
阴邪盛——寒实证——寒者热之(兼阳虚配以助阳)。
②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即补其不足。
阴偏衰——虚热证——滋阴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执业2006)。
阳偏衰——虚寒证——扶阳制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助理2006)。
对于阴阳偏胜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大法。他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执业2003)。”
③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双补。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见表1-4 。
表1-4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
药性(四气) |
五味 |
升降沉浮 |
阳 |
温、热(温次于热) |
辛(助理2002)、甘、淡 |
升浮之药 |
阴 |
寒、凉(凉次于寒) |
酸、苦、咸 |
沉降之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