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经络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经络学说 |
0 |
0 |
0 |
经络学说 |
0 |
0 |
0 |
十二经脉 |
15 |
0 |
10 |
十二经脉 |
8 |
0 |
12 | |
奇经八脉 |
1 |
0 |
2 |
奇经八脉 |
7 |
0 |
0 | |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
0 |
0 |
0 |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
0 |
0 |
0 | |
经络的生理与经络学说的应用 |
0 |
2 |
0 |
经络的生理与经络学说的应用 |
2 |
1 |
0 |
在经络基本内容中,经络学说是2006年以来执业医师考纲新增考点,经别、别络、经筋、皮部是助理医师新增考点,尚未出现考题。历年考题主要集中在十二经脉的走向、分部、交接规律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中。
知识要点
经络学说
1.经络的基本概念
(1)经络的概念: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络系统。
(2)经脉和络脉:经,即经脉,有路径之意,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径路。络,即络脉,有网络之意,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循行于人体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3)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的,其中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4组,每组3条,合称十二经脉,亦称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2)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3)十五别络:是络脉中较大的部分。
(4)浮络:是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5)孙络:又叫孙脉,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1)手之三阴,从胸走手;至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助理2001/2003)。
(2)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执业2005,助理2002/2004),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3)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助 理 2001/2002/2003/2004)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助理 2001)。
(4)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执业 2000),在腹腔、 胸腔交手三阴经(助理2003)。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①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②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
(2)同名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执业2002/2004)。
(3)足、手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①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②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 (执业 2000);③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2)躯干部:①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②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③足三阳经: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助理2001/2003),少阳经行于侧面;④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3)四肢部: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①太阴经在前缘;②厥阴经居中线(执业2005) ;③少阴经在后缘(执业2001/2002/2003/2004,助理2006)。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①阳明经在前缘(执业2005,助理2005);②少阳经在中线(执业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助理2000/2002/2004/2006);③太阳经在后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