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未病先防 |
0 |
0 |
0 |
未病先防 |
0 |
0 |
0 |
既病防变 |
0 |
0 |
0 |
既病防变 |
0 |
0 |
0 | |
正治与反治 |
3 |
0 |
6 |
正治与反治 |
2 |
0 |
0 | |
治标与治本 |
0 |
0 |
0 |
治标与治本 |
0 |
0 |
0 | |
扶正与祛邪 |
0 |
0 |
0 |
扶正与祛邪 |
0 |
0 |
0 | |
调整阴阳 |
1 |
0 |
0 |
调整阴阳 |
0 |
0 |
0 | |
调理精气血津液 |
0 |
0 |
0 |
调理精气血津液 |
0 |
0 |
0 | |
三因制宜 |
4 |
0 |
0 |
三因制宜 |
0 |
0 |
0 |
本单元为2006年以来助理医师考纲中新增内容,同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执业医师考纲新增考点。历年考题主要集中在反治的含义和适应证、三因治宜中。
知识要点
预防
1.未病先防 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外避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2.既病防变 指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传变,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早日治愈疾病的目的。
治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
1.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就是指所用治法的性质与病证现象之间表现出逆从关系的两种治则,见表1-27
表1-27正治与反治的概念、适应证、常用治法
治则 |
概念及适应证 |
常用治法 |
正 治 |
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这一治则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故又称为“逆治” |
寒者热之——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助理2000/2001/2003/2006) |
热者寒之——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 | ||
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
虚则补之——虚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进行治疗 | |
实则泻之——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药进行治疗 | ||
反 治 |
是指所用药物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这一治则采用与病证表现的假象性质相一致的方药进行治疗,故又称为“从治” |
热因热用——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病证的治法,适用于真寒假热证(执业2002/2004,助理2006) |
寒因寒用——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病证的治法,适用于真热假寒证(执业2005) | ||
本质与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
塞因塞用——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之虚性证候的治法(执业2006),适用于真虚假实证 | |
通因通用(执业2001)——用通利驱邪的方药治疗具有通泄症状之实性证候的治法(执业2006),使用于真实假虚证 |
2.治标与治本
(1)急则治其标: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则应采取先治其标的原则,如水臌、大出血的病人。
(2)缓则治其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采取从本论治的原则,如肺痨咳嗽等慢性疾病。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则应标本兼治,如虚人感冒治宜益气解表属标本同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