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扶正与祛邪
(1)含义: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2)运用方法:
①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助理2002/2004)。
②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③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助理2002/2004/2005),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④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助理2005)。
⑤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
4.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1)损其有余:对于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治之。
(2)补其不足: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
5.调理精气血津液
(1)气能生血:在治疗血虚时,要配伍补气药物,达到补气生血的目的。
(2)气能行血:在治疗血行异常时,应酌情配伍补气、行气或降气药。
(3)气能摄血:在治疗气不摄血的出血时,应配伍补气药,达到补气摄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血能载气:在治疗气随血脱时,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固脱。
6.三因制宜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人、时令、地理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
①年龄: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特点。治疗时少用补益,忌投峻攻之剂,用药宜轻,疗程多宜短,并随病情变化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老年人生机减退,功能衰弱。发生病变后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所以治疗要注意扶正,且持重守方,缓而图之(执业2005)。
②性别:女性用药必须注意经、带、胎、产的不同生理阶段特点。
③体质:强弱不同,强者,病证多实,用药量宜重;体质弱者,病证多虚或虚实夹杂,故治疗宜补,祛邪则药量宜轻。
寒热差异,偏阳盛或阴虚体质者,用药宜寒凉而慎用温热;偏阴盛或阳虚体质者,用药宜温热而慎用寒凉。
(2)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治疗或选择食物应遵循“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执业2000/2002/2004)”的基本原则。
(3)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