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单元 虚劳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概述 |
0 |
0 |
0 |
辨证论治 |
7 |
2 |
3 |
病因病机 |
0 |
0 |
0 |
预防、预后和转归 |
0 |
0 |
0 | |
类证鉴别 |
0 |
0 |
0 |
|
|
|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虚劳的辨证论治是主要考点,尤其以阴虚和阳虚主症、治法、方药为主要出题点,气虚中的肺气虚也曾出过考题。助理医师考试对本单元不作考查。
知识要点
概念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病因病机
1.虚劳的常见病因
(1)禀赋薄弱,体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及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2.虚劳的病机 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其病变过程,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的气、血、阴、阳的亏损。
鉴别诊断
虚劳和肺痨鉴别:肺痨为痨虫侵袭所致,其病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一般不传染,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临床症状。
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在虚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执业2001/2003)。
辨证论治
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治法、方药见表6-49。
表6-49 各型虚劳的治法
分型 |
主症 |
治法及方药 | |
气虚 |
肺气虚 |
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执业2002) |
补益肺气 |
补肺汤加减 | |||
脾气虚 |
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
健脾益气 | |
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 |||
血虚 |
心血虚 |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
养血安神 |
养心汤加减 | |||
肝血虚 |
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瞤,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
补血养肝 | |
四物汤加味 | |||
阴虚 |
肺阴虚 |
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
养阴润肺 |
沙参麦冬汤加减(执业2001) | |||
心阴虚 |
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
滋阴养心 | |
天王补心丹加减 | |||
脾胃阴虚(执业2001) |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养阴和胃 | |
益胃汤加减(执业2002/2004) | |||
肝阴虚 |
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
滋养肝阴 | |
补肝汤加减 | |||
肾阴虚 |
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
滋补肾阴 | |
左归丸加减 | |||
阳虚 |
心阳虚 |
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
益气温阳 |
保元汤加减(执业2002/2004) | |||
脾阳虚 |
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苔白,脉弱 |
温中健脾 | |
附子理中丸加减(执业 2005) | |||
肾阳虚 |
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
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 |
右归丸加减(执业20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