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单元 痹证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概述 |
0 |
0 |
0 |
概述 |
0 |
0 |
0 |
病因病机 |
0 |
0 |
0 |
病因病机 |
0 |
0 |
0 | |
诊断和类证鉴别 |
0 |
0 |
0 |
诊断和类证鉴别 |
0 |
0 |
0 | |
辨证论治 |
3 |
7 |
2 |
辨证论治 |
0 |
9 |
0 | |
预防、转归和预后 |
0 |
0 |
0 |
预防、转归和预后 |
0 |
0 |
0 |
中医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考试中,辨证论治是考查重点,以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为主要出题点。
知识要点
概念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
1.痹证的病因
(1)内在因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2)外在病因: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②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
2.痹证的病机 痹证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而发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
(2)起病缓慢,部分病人开始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继之出现关节症状如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肿胀、变形、功能障碍,有渐进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3)在发作期间部分病人可出现瘾疹。
2.鉴别诊断 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助理2000),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助理2001/2003);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着痹(执业2006)。
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对于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用蠲痹汤作为风寒湿痹通用的基础方进行治疗(执业2006)
辨证论治
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见表6-50。
表6-50 各型痹证的治法
分型 |
主症 |
治法及方药 |
行痹 |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执业 2005) |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
防风汤加减(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2005) | ||
痛痹 |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乌头汤加减(执业2002/2004/2005/2006,助理2006) | ||
着痹 |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执业2005) |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
薏苡仁汤加减 |
分型 |
主症 |
治法及方药 |
风湿热痹 |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