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①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进行。②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③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机能的正常进行。④在病理上若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失宣肃,可影响心的行血机能;反之,若心气不足,也可影响肺的呼吸机能,导致胸闷、咳喘等症。,
(二)心与脾
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①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机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传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又依靠脾气的统摄②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③病理上:若脾虚失于健运,化源不足,可导致血虚而心失所养;若心气不足,或脾气虚损,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形失常的病理状态。
(三)心与肝
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两个方面。①心主行血,肝藏血;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进行。②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体生理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机能的正常进行。③全身血液的亏虚,也主要表现为心血和肝血两虚的心肝血虚证。④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火亢逆,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
(四)心与肾
心与肾:心肾相交的生理机能,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
(五)肺与脾
肺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1、肺气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的输补与排泄;脾气运化,散精于肺使水液正常的生成与输布。2、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部与排泄的重要环节。3,、若脾气建运,水液不化,影响及肺则失其宣降而痰嗽咳喘。)。
(六)肺与肝
肺与肝: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1、肝气从左发生,肺气由右宣降。肝气以生发为宜,肺气以宣降为顺。2、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调节作用。3、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调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七)肝与肾
;肝与肾:有“肝肾同源”或“乙葵同源”。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①肝主疏泄,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②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促使肾气封藏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③肝气由肝经肝血所化所养,可分为肝阴与肝阳;肾气由肝经化生,④肾阴与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⑤病理上,肾阴不足可累及肝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又易致肝阳上亢。
(八)脾与肾
脾与肾:脾肾两者·首先相互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脾肾关系还表现在水液的代谢方面。脾的运化水谷,是脾气及脾阴脾阳的协同作用,但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促进,始能健旺;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亦有赖脾气运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谷气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脾气运化水液功能的正常发挥,须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作用的支持,肾主水液输布代谢,又须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病理方面,脾气、脾阳运化,最终导致脾肾两虚、水湿内停之证。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1,心与小肠2,肺与大肠,主要体现于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3,脾与胃,阴阳燥湿相济,脾与胃相对而言,脾为阴脏,以阳气温煦推动用事,脾阳健,则能运化生清,故性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脏,以阴气凉润通降用事,胃阴足,胃津充则能受纳腐熟,故性喜润而恶燥。4,肾与膀胱,肾为水脏,膀胱为水府,主要表现在共主小便方面。5,肝与胆,“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女子胞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故又称“血脉”
肾阳肾阴是五脏阴阳之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