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中寒
证候腹痛阵作,疼痛剧烈,痛处喜暖,得温则舒,遇寒痛其,肠鸣漉漉,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或伴吐泻,小便清长,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弦紧或指纹红。
辨证本证由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所致。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寒邪搏结肠间,凝滞气机,经脉拘急,故腹部疼痛,疼痛剧烈;得温则寒散而痛减,遇冷则寒凝而痛重,故腹痛阵作;腹部中寒,脾阳不振,失于温煦运化,故面色苍白,手足欠温,肠鸣漉漉,或伴吐泻,小便清长。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均为腹部中寒之象。
本证以腹痛阵作,得温则缓,遇冷痛甚,肠鸣漉漉,面白肢冷为特征。
治法温中散寒,气止痛。
主方养脏散加减。(《医宗金鉴》)
常用药当归、沉香、木香、肉桂、川芎、丁香、香附。
腹胀,加苏梗、砂仁、枳壳理气消胀;恶心呕吐,加法半夏、陈皮、生姜和胃止呕;腹泻,加炮姜、煨肉豆蔻温中止泻;拘急阵痛,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小儿虚实寒热
小儿腠理不密,皮毛疏松,肺脏娇嫩,脾脏薄弱,各种时邪易于感触。邪从鼻人,肺卫受邪,易于发生流行性感冒、麻疹、痄腮、水痘等时行疾病;邪从口人,脾胃受邪,易于发生痢疾、霍乱、肝炎、小儿麻痹症等时行疾病。时行疾病一旦发生,又易于在儿童中互相染易,造成流行。
小儿不仅易于发病,既病后又易于传变。小儿发病后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是指人体正气的强弱与致病邪气的盛衰而言,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小儿患病,邪气易盛而呈实证,正气易伤而呈虚证,因正不敌邪或素体正虚而易于由实转虚,因正盛邪却或复感外邪又易于由虚转实,也常见虚实夹杂之证。例如,小儿不慎冒受外邪而患感冒,可迅速发展而成肺炎喘嗽,皆属实证,若邪热壅盛,正气不支,可能产生正虚邪陷,心阳虚衰的虚证变证。又如阴水脾肾阳虚证,若是不慎感受外邪,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阳水实证证候,或者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证候等,均属临证常见。
寒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证候属性。小儿由于“稚阴未长”,故易见呈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又由于“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寒热和虚实之间也易于兼夹与转化。例如,风寒外束之寒实证,可迅速转化成风热伤卫,甚至邪热人里之实热证。若是正气素虚,又易于转成阳气虚衰的虚寒证或者阴伤内热之虚热证。湿热泻暴泻不止易于产生热盛阴伤之变证,迁延不愈又易于转为脾肾阳虚之阴寒证等。
认识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要在临床上充分意识到小儿发病后证情易于转化和兼夹的特性,熟悉常见病证的演变转化规律,特别是早期预见和发现危重病证的出现,防变于未然,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成绩查询、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