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
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
(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 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
(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
(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 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外侧: 前为阳明,中为少阳,后为太阳。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