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临床应用
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按季节因时而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3.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神志昏迷
荥——热病
输——关节痛
经——喘咳
合——六腑病症
二、原穴
(一)定义:原穴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阴经以输为原”,阳经于输之后另有原穴。
十二原穴歌(合谷阳池与腕骨,关冲丘墟于京骨)
胆出丘墟肝太冲,小肠腕骨是原中,
心出神门原内过,或胃冲阳气不通,
脾出太白肠合谷,肺原本出太渊内,,
膀胱京骨阳池焦,肾出太溪大陵包。
(二)临床应用
1.诊断:“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2.治疗:“五脏有疾也,应取之十二原。”
三、络穴
(一)定义:络脉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络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个络穴,加任脉、督脉络穴及脾之大络,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歌
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
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逢,
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从,
督脉长强任尾翳,公孙脾络大包同。
(二)临床应用:主治相应络脉病症;
治疗本经病;
治疗其相表里经脉病症;
原络配穴应用。
四、郄穴
(一)定义:郄穴是指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及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总称十六郄穴。
十六郄穴歌
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郄,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
心须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金门求,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居,胆经是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维取阳交,阴维筑宾取,阳蹻系跗阳,阴蹻交信毕。
(二)临床应用
1.诊断
2.治疗:(1)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
(2)治疗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疼痛。
五、背俞穴
(一)定义:背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均分布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二)临床应用:多用于治疗与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治疗与五脏相关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
六、募穴
(一)定义:募穴是指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相近。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中脘兮脾章门,包膻三焦石门穴。
(二)临床应用
1.诊断:观察、触扪(俞)募穴的异常变化,协助诊断其相应脏腑疾病。
2.治疗:多用于对相关脏腑病证的治疗;俞募配穴应用。
七、八会穴
(一)定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所会聚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二)临床应用:主治其有关病证。
八、八脉交会穴
(一)定义:八脉交会穴是指四肢部(12经脉)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经穴。分别位于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二)临床应用:治疗其本经病证
治其所通的奇经病证。
配穴应用:远近配穴(配头身部腧穴)
上下配穴(上下八脉交会穴配合应用)
九、下合穴
(一)定义: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均在膝关节以下或附近。
(二)内容: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就是其本经合穴,而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均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委阳)在膀胱经。
(三)临床应用: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穴位。
十、交会穴
(一)定义: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
(二)临床应用:即能治疗其所属经脉的病证,又能治疗其相交会经脉的病证。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一)固定标志定位
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取穴的方法。
(二)活动标志定位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二、骨度分寸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一)注释
天突: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歧骨:胸剑联合。
完骨:乳突。
横骨上廉 :耻骨联合上缘。
季胁:此指第十一肋端下方。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内辅骨上廉 :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指胫骨内侧髁。
膝中:前平髌骨下缘,后平腘横纹。
(二)常用骨度表
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
头
部前发际至后发际
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
眉心至前发际
大椎穴至后发际
前额两发角之间
耳后两完骨之间 12寸
18寸
3寸
3寸
9寸
9寸直
直
直
直
横
横两个18
3+12+3=18
9+9=18
胸
腹
部天突至歧骨
歧骨至脐中
脐中至横骨上廉
两乳头之间
腋窝顶点至11肋短游离点(章门)9寸
8寸
5寸
8寸
12寸直
直
直
横5-(9-8)+8=12
背
腰
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
大椎以下至尾骶 6寸
21椎横
直
身
侧
部
腋以下至季胁
季胁以下至髀枢
12寸
9寸
直
直
上
肢
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9寸
12寸直
直
下
肢
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
髀枢至膝中
膝中至外踝尖
外踝尖至足底
18寸
13寸
19寸
16寸
3寸直
直
直
直
直
18+13=31
19+16=35
三、手指比量法
(一)直指寸(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该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仅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取穴的直量。
(二)横指寸
1.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
2.一夫法(横指同身寸):以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为3寸。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量和背部的横量。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