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 一、足太阴经脉
• (一)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 (二)病候
•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 (三)主要病候
•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 (四)主治概要
•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
•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
•
• 足太阴脾经腧穴共21穴,左右42穴
• 1、隐白* (SP1)井穴
•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大趾末节内 侧,距趾甲角0.1(指寸)。
• [主治] (1)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
(2)狂,多梦惊风,昏厥。
(3)胸痛, 腹胀。
• [刺灸法]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 2、大都 (SP2)荥穴
•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主治] (1)腹胀,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
• (2)热病,汗不出,体重肢肿。
• (3)心痛,心烦。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 3、太白* (SP3)输穴;原穴
•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主治] (1)胃痛,腹胀,腹痛,肠鸣,泄泻, 呕吐,痢疾,便秘,痔疾.
• (2)脚气,体重节痛。
• [配伍] (1)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
• (2)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 4、公孙* (SP4)络穴 八脉交会穴 通冲脉 节后一寸公孙呼
•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主治](1)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胀 腹痛,肠鸣,泄泻,痢疾。
• (2)心烦失眠,发狂妄言。
• (3)嗜卧,水肿。
• (4)足痛,足肿,脚气。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5、商丘 (SP5)经穴
•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内侧(三角)韧带、胫骨内踝。浅层布有隐神经,大隐静脉。深层有内踝前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 [主治](1)腹胀,肠鸣,泄泻,便秘, 饮食不化,痔疾。
• (2)黄疸,倦怠嗜卧,咳嗽。
• (3)癫狂,小儿癫痫。
• (4)足踝痛。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 6、三阴交* (SP6) 髁上三寸三阴交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长屈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1)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
(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阴挺,产后血晕,滞产,不孕。
(3)阳痿,遗精,遗尿,疝气,小便不利。 孕妇禁针
(4)下肢痿痹,脚气。
• 7、漏谷 (SP7)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皮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 [主治](1)腹胀、肠鸣。
• (2)小便不利,遗精。
•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肿痛。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8、地机* (SP8) 阴陵下三地机朝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 [主治] (1)腹痛,泄泻。
• (2)小便不利,水肿。
• (3)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 [配伍] (1)配血海,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 (2)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现代研究](1)地机配血海,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良好效果。(2)有实验资料表明,针曲池、地机等穴,可引起胰岛分泌功能增强,但针足三里未见明显变化,说明地机等穴与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
• 9、阴陵泉* (SP9)合穴 膝下内侧阴陵泉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和膝降动脉分支。深层有膝下内侧动、静脉。
• [主治](1)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尿失禁,黄疸。
• (2)茎中痛,遗精,妇人阴痛。
• (3)膝痛。
• [配伍](1)配水分,有利尿行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 (2)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冈,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